返回

第201章 誰知道~呢

首頁
    精虎猛,這是~” “斷藥了?” 略有些冒犯的一問,卻引得窦廣國頗有些感慨的笑着搖搖頭,又面帶唏噓的長歎一口氣。

     “唉~” “這些年,為了替兄長,再向天借幾年命書,老臣,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明知那尋仙問道,是冥冥之中不可觸碰、凡人之軀所不可得之物;” “明知就連秦王政,都不曾得償所願,卻也還是不願放棄這或有或無得機會……” ··· “煉丹數年,不知靡費了多少錢物,更以身試丹藥,身子也吃成了一副行屍走肉的模樣。

    ” “最終,卻也還是沒能将兄長,再多留在這人世間幾年……” “——偏偏東宮,近幾年又實在不大太平;” “兄長撒手人寰,去見了先帝,老臣獨木難支,也實在是難有作為……” 窦廣國唏噓一語,劉榮卻是随之默然。

     窦廣國這番話,無疑是隐晦的指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盡可能把東宮窦太後往正道上引; 就連尋仙問道、煉丹試藥,都是窦廣國怕自己一個人應付不過來,才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兄長窦長君多賺幾年壽數。

     結果功敗垂成,窦長君還是走了,侯世子窦彭祖襲爵,做了劉榮的太子家令。

     窦氏一族上上下下,自此便都要指望窦廣國一人不說,就連東宮——連三不五時腦子抽抽的窦太後,都得窦廣國獨自想辦法去搞定。

     從客觀角度而言,這些年,窦氏一族在‘規勸窦太後’這件事上所做的努力,成效幾乎約等于零。

     無論是最開始儲君太弟,還是後來的一系列動蕩——一系列因窦太後而引發的動蕩,窦氏外戚一族,都沒能起到哪怕絲毫‘規勸’的作用。

     但有些時候,沒做到,卻并不意味着沒意義。

     尤其是對于劉榮——對于封建君主而言,隻要不是什麼原則性的問題,做沒做,往往比‘做沒做成’更重要。

     什麼我不問過程,隻要結果,那都是言情裡霸道總裁的人生格言; 封建君主要的,是既要做成,也要辦的漂亮! 就算沒辦成,過程也得漂亮。

     用更直白的話來說:成功與否,取決于能力,努力與否,則取決于态度。

     對于窦氏這麼一門外戚,尤其還是太後家的外戚而言,有個态度,往往便足矣。

     至于能力? 劉榮恨不能漢家的外戚,都是空有态度,沒有能力的機器人。

     呂氏有能力吧? 薄氏——薄昭有能力吧? 再往後說,霍光總是有能力的吧? 你問問古往今來,曆朝曆代的封建帝王:誰想要自家的王朝出個諸呂,出個薄昭,更或是直接出個霍光? “老大人心系宗廟、社稷,孤,謹謝。

    ” “隻人力有時窮——東宮太後母儀天下,縱是父皇,也偏隻能哄着、勸着;” “若說要勸,過去倒是有個袁盎,能時不時勸進去幾句。

    ” “隻日後……” 如是說着,劉榮也不由得一陣搖頭唏噓,似是為袁盎的死,而感到無比的遺憾。

     但事實上,朝野内外心裡都跟個明鏡似的。

     ——袁盎一條命,換來梁王劉武政治生命的徹底終結,要說這天底下誰最高興,還就是如今的監國太子劉榮! 若不是袁盎以身殉國,為劉榮踢開了梁王劉武這個威脅者? 呵; 眼下,劉榮别說是太子監國了,怕不是還盤算着該怎麼應對東宮窦太後、怎麼應對那句‘儲君皇太弟’。

     見劉榮隻簡單地肯定自己——肯定了窦氏一族,在‘勸阻太後’一事上的努力,又明确指出希望不大,窦廣國也不由得默然。

     隐約感覺到劉榮不願意多聊有關東宮太後的事,窦廣國便也順着話頭,将話題不着痕迹的一轉。

     “說是梁王奉诏,随陛下去了上林遊獵?” 聞言,劉榮隻稍一颔首。

     “是。

    ” “——梁王私逃那段時日,父皇和皇祖母,鬧得很不愉快。

    ” “就算梁王找回來了,皇祖母也還是緊閉長樂宮門,不願見人。

    ” ··· “唉~” “父皇也不容易啊~” “平白受了冤屈不說,人都找回來了,還得再屈尊降貴的哄着,以求老太後能再展笑顔。

    ” “——父皇,當真是這天底下,最孝順不過的人了。

    ” “換做誰,碰上父皇那檔子糟心事,怕是都不會做到父皇那個份兒上。

    ” 劉榮臉不紅心不跳,直言不諱的拍起了皇帝老爹的馬屁; 而在對座,窦廣國卻是眼中稍閃過一抹精光,似是聽到了什麼了不得的大新聞。

     ——梁王! 劉榮,居然直呼梁王劉武為‘梁王’! 不是且君臣、且叔侄的‘王叔’,而是隻論君臣,不論親緣的‘梁王’! “嘶……” “陛下,難道有心要置梁王于死地?” “若不然,太子為何會如此這般……” ··· “也不對啊?” “若陛下要治死梁王,又何必大費周折,又是賜宴、又是邀約同獵?” “更何況太後那邊……” 劉榮大咧咧一句話,甚至是極不起眼的一聲‘梁王’,卻是惹得窦廣國心緒百轉,眨眼的功夫,腦子都不知道轉了幾個來回。

     始終不明白其中關鍵,便稍帶着狐疑,小心試探道:“此番入朝,梁王當是不會再像過去那般,壞祖宗規矩了吧?” “鬧出這麼多事端來,便是太後,怕是也不好再留梁王了?” 正悠然品着茶,突聞窦廣國這沒由來的一問,劉榮心下也随即了然。

     ——梁王劉武‘壞祖宗規矩’,不外乎太祖劉邦當年,定下的諸侯入朝長安,最多隻能留一個月的規矩。

     而梁王劉武自打封王就藩,雖然滿共也就來了長安十來回,卻是沒有哪怕一次,是沒有‘壞祖宗規矩’的。

     先帝時還好些,留夠一個月,再找東宮薄太後、椒房殿窦皇後哭一哭,也頂多多留個十天半個月; 到了當今天子啟這一朝,那可就是徹底放浪形骸了——沒個三五月,朝堂内外遞給天子啟,指責梁王劉武‘眷戀不去’的奏疏,就别想翻出什麼浪花! 尤其是吳楚之亂爆發前的一年,梁王劉武一來長安,那就是留了足足七八個月! 算上來回路途,都快留了一年了! 如此特權——如此明目張膽的特權,自然是東宮窦太後無底線的縱容,外加天子啟的推波助瀾,以及那段特殊的歲月,梁王劉武在漢家的特殊政治地位。

     而此刻,窦廣國毫無征兆的問起此番,梁王劉武還會不會像以往那般眷戀不去,在長安一留就是小半年,其目的,也是不言而喻…… “誰又說的準呢~” “若是皇祖母還講點道理,當是不會再容許梁王壞規矩的。

    ” “但皇祖母不講道理,那也不是一回兩回了。

    ” “萬一皇祖母要鬧,父皇怕也隻能由着梁王吧……” 語帶愁苦的道出此語,劉榮便再度端起茶碗,做出一個‘我好氣,但我也沒辦法’的憋悶之态。

     見劉榮如此反應,窦廣國隻不着痕迹的垂下眸; 心下有了數,便也不再多問,轉而和劉榮聊起窦嬰、窦彭祖二人。

     一番交談下來,也算是賓主盡歡,雙方各自達成了目的,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隻是劉榮離開之後,窦廣國卻是緊緊皺起了眉頭,坐在客堂内,小半個時辰都沒能回過神。

     “太子……” “陛下……” “梁王………” ··· “唉~” “阿姊,已是……” “唉……” ··· “隻求阿姊,萬莫要一錯再錯吧……” “若不然,待太子即了大位……”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