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8章 田叔好膽!

首頁
    ; 要麼是舉止不檢點,做了不該做的事。

     總而言之,凡是死在這位趙敬肅王刀下的國相、中尉、内史及二千石——至少在理論上,無不是絕對意義上的‘罪有應得’。

     以至于前後将近六十年的時間,無論是如今的天子啟、曆史上的漢景帝,還是後來的漢武大帝劉徹,明明知道趙國有古怪、趙國死的重臣二千石太多太蹊跷,也始終拿不住劉彭祖的把柄。

     在這個前提下,劉彭祖說要參的内史田叔生活不能自理,其餘兄弟衆人或許會一笑而過,根本不把劉彭祖這‘無能狂怒’當回事; 但劉榮卻是心下一凜,原本不打算透露的内情,也不得不說出口來,以保全田叔的性命。

     ——劉榮很确定:如果劉彭祖真要參,那田叔不說是被參的滿地找牙、生活不能自理,也起碼要會被劉彭祖折磨掉一層皮! 畢竟在原本的曆史時間線,這位趙敬肅王殿下,便是以‘為人巧佞,持詭辯傷人’聞名,甚至是垂名青史的…… “不讓内史幹涉,是孤專門向田内史請求過後,才得以成行的事。

    ” “——孤與内史商定:先由孤這方太子宮,獨自試試看;” “看能不能把平抑糧價一事辦妥,順帶讓田内史抽出空來,處理一下内史屬衙堆積的政務。

    ” “若孤能獨自辦好,那自然是皆大歡喜——孤獨攬此功,内史也可以全心處理政務,争取早日讓内史恢複正常運轉。

    ” “若孤辦不妥,内史則再酌情介入,也總能在那之前,抽出一點時間處理政務。

    ” 語帶安撫的道出自己和田叔達成的默契,劉榮又拍了拍七弟劉彭祖的肩頭,又向九弟劉勝遞去一個安撫的目光,才算是将這兩個異母弟的情緒安撫了下去。

     ——兄弟倆都是聰明人,不會不知道今日此番作為,能為自己帶來包括但不限于聲譽、名望,以及‘太子長兄的認可’等諸多隐藏福利。

     本就是累極了發幾聲牢騷,有劉榮如此安撫一番,自便也消了氣,趁着這難得的閑暇休息起來。

     至于一母同胞的兩個弟弟:老二劉德、老三劉淤,劉榮卻是連安撫都不必。

     兄弟三人一母同胞,天生就在同一政治陣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任何對劉榮有利——甚至是任何一件劉榮認為能做、該做的事,便也同樣是兄弟二人當仁不讓的職責。

     安撫過弟弟們的情緒,又灌下一大口涼水,将炎炎夏日帶來的炙熱驅散些,劉榮便疲憊的将雙手小臂撐在膝蓋之上,稍低着頭,‘虎視眈眈’的望向不遠處,仍在不斷賣出粟米的售糧棚。

     “自父皇移駕甘泉,内帑先後已經調了上百萬石糧食,以供孤平抑糧價。

    ” “——短短十七日的時間,上百萬石糧食,已近乎盡數售罄。

    ” “雖然内帑依舊能源源不斷的放出糧食,但這其中透出的古怪,弟弟們不至于看不明白。

    ” 太子長兄陰森森一語,兄弟衆人當即心下一凜。

     隻片刻之後,劉德、劉勝、劉彭祖三人依序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面容嚴峻的緩緩點下頭。

     “是極。

    ” “——長安民不過二十萬,便是有城外之民‘慕名而來’,專門入城買平價糧,也至多不過五十萬人。

    ” “五十萬人,半個月的時間,有五十萬石糧食的口糧,就已足以果腹。

    ” “但過去這十七天,太子宮外的售糧棚,先後賣出了足足七十多萬石糧食,卻依舊有百姓民源源不斷的前來買糧……” 老二劉德若有所思的止住話頭,便見老九劉勝自然地将話頭接過。

     “按理來說,關中今年糧價不穩,百姓恐慌之下,趁着有平價糧多買一些、多囤一些,倒也無可厚非。

    ” “但就算是這樣,也絕對不至于到如此地步。

    ” “——畢竟大哥這邊的平價糧,僅僅隻是為了平抑糧價,而調内帑存糧抛售。

    ” “内帑的平價糧,本不該成為關中百姓的主要口糧來源——那些于秋後屯糧于百姓之手,并在之後一年裡徐徐賣糧的糧商,才應該承擔起關中百姓的日常口糧。

    ” “但看眼下的狀況,就好似整個關中——至少是長安附近,除了大哥從内帑調的平價糧之外,就再也沒有了第二個可供百姓買糧的地方。

    ” “甚至就連大哥賣出的糧食,也已經隐隐超出了百姓正常的口糧消耗……” 除了三公子:臨江王劉淤殿下之外,在場的其餘兄弟四人,都是毋庸置疑的聰明人;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兒上,就算‘純善’如臨江王劉淤,也終于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了。

     “有人在吃下大哥的糧食!” “是想把大哥的平價糧全部吃下,等大哥無糧可賣,便可囤積居奇,對百姓予取予求!” 經過老二劉德不遺餘力的培養,或者說是‘智商共享’,臨江王劉淤的人設,可謂是愈發不穩了。

     但眼下,劉榮卻顧不上對三弟劉淤的長足進步表達認可,隻沉着臉緩緩點下頭。

     “敢打少府平價糧的注意,那背後之人,必定是明确知曉少府的底細。

    ” “若不是有十足的把握,縱是再怎般财大氣粗、權勢滔天,也絕不會有人膽敢如此這般。

    ” “——少府給我透的底,是此番平抑糧價,内帑最多隻能調五百萬石糧食,以作為穩定糧價的平價糧。

    ” “如果五百萬石平價糧賣出,關中糧價卻還是無法平抑下去,那,就不單單是孤和内史,要吃父皇挂落的問題;” “而是今年秋後開始,一直到明年秋收——甚至是未來幾年,關中百姓能不能吃飽肚子,乃至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

    ” 嘴上如是說着,劉榮的目光卻陰恻恻望向不遠處,依舊在‘迎來往送’的售糧棚,片刻都不願将目光挪開。

     良久,終還是不得不将目光收回,漫無目的的看向腳下的石階,陷入了短暫的思緒之中。

     五百萬石,都還是劉榮往多了說的。

     ——岑邁給劉榮畫的線,是三百萬石。

     隻要三百萬石平價糧甩出去,劉榮此番平抑糧價的成敗,便會立即見分曉。

     若糧價平抑下去了,那後續二百萬石可有可無,可賣可不賣; 若平抑不下去,那就算是再補上二百萬石,也大概率是揚湯止沸。

     還有一點,是劉榮沒說,也不方便說給弟弟們聽得。

     ——三百萬石平價糧,不單是岑邁給劉榮畫的後勤補給紅線,也同樣是天子啟的紅線。

     如果劉榮不能憑借這三百萬石平價糧,讓關中的糧食市場趨于穩定——至少是出現穩定的征兆,那天子啟,就大概率要親自下場了。

     交代給太子的事,最終卻由天子親自下場解決,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這件事,太子,辦砸了…… “藍田的消息送回來了。

    ” 兄弟衆人正思慮之間,劉榮冷不丁一語,惹得兄弟衆人又是齊齊一皺眉。

     都不需要劉榮念出手中,那紙絹布上所記錄的内容——但就是劉榮那陰沉冰冷的語調,便足矣讓兄弟衆人,大緻知道發生了什麼。

     “藍田民不足五萬,更有兩萬餘軍戶、軍屬。

    ” “即便是按照一個月的口糧來算,藍田也至多隻需糧食六萬石。

    ” “然,過去半月,藍田售内帑平價糧,逾八萬石。

    ” ··· “藍田如此,還是因為距離長安不遠,且有軍隊駐紮。

    ” “長安如此,更是由于皇城腳下,那些人不敢太過放肆。

    ” “但等新豐的消息送到,隻怕我兄弟衆人,才是要真的‘大開眼界’了……”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