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7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

首頁
    咕了一句:「若是真要娶阿嬌,那兒還要頭疼母親那邊……」 答案是:如果豁的出去,李淵還是有相當大的機會,從兒子李世民手中,将大唐的江山社稷重新奪回來的。

     ——反正你就剩我這麼一個嫡子了,如果不讓我坐江山,那爹你就努努力,看咽氣兒之前,能不能再給我大唐生個好太子出來。

     ··· 「而如今,窦氏除了皇祖母,還有南皮侯窦長君、章武侯窦廣國,以及即将班師的大将軍:魏其侯窦嬰。

    」 無論是原本的曆史時間線,還是當下這個平行時空,劉榮在角逐儲位上的優勢,基本都和劉榮自己沒什麼關系; 僅僅隻是皇長子的身份,讓劉榮在不知不覺間,便具備了‘如果不讓皇長子做太子,那宗廟、社稷就要生出很多隐患"的強大根基。

     就算劉榮和東宮之間,關系再怎麼鐵、再怎麼牢不可破,能更進一步,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在劉嫖、窦太後母女離開獸圈外,轅固生也被拉上來,并由郎官護送回長安之後,獸圈外的涼亭之内,便隻剩下劉榮和天子啟父子二人。

     「兒聽聞鄉人說: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 在天子啟心中,先帝是偉岸的,也是從始至終都正确的; 如弟弟們本能的謹言慎行,甚至不惜自污以證‘無心奪嫡"; 再比如朝野内外,那些看似在和劉榮保持距離,實則卻恰恰是因為劉榮身份敏感,才裝模做樣保持距離的朝臣百官、公侯貴戚…… 失去窦嬰這麼個新生代翹楚,窦氏外戚也會損失重大,甚至會讓家族的未來,都蒙上一層厚重的陰影。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沒有一個姓薄的太子妃,那在薄太後駕崩後,薄氏一族,便将徹底消失在漢家的朝野之上。

    」 「讓阿嬌做太子妃,并非是無傷大雅——而僅僅隻是短時間内無傷大雅。

    」 看着自己的太子劉榮,在身旁不急不緩的侃侃而談,天子啟莫名生出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有了今日這一遭,館陶主要想拿糧食的事逼太子就範,也是不大能施展開拳腳的了……」 對于這一點,劉榮心裡有數,天子啟也同樣明白。

     ——天知道這麼些年,天子啟為了不讓薄皇後生下個嫡長子,而付出了多少努力。

     便見劉榮又沉吟片刻,再道:「相比較而言,如今的窦氏外戚,局面比當年的薄氏要好許多。

    」 就這麼不費吹灰之力,便得了太後家族的支持——這一切,并非是劉榮憑能力争取得來,而僅僅隻是皇長子的身份,為劉榮帶來的。

     「不喜歡阿嬌?」 「哪怕抛開南皮侯、章武侯兩脈——單就是窦嬰這個太子太傅,便足以讓皇祖母對窦氏的未來安下心。

    」 「 這天底下最難還的,便是人情……」 隻呵笑着一搖頭,旋即便正色沉吟片刻,遂開口道:「父皇教導過兒,主不可因怒而興師,将不可因愠而緻戰。

    」 「做太子儲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大膽說。

    」 「真到了那時候,皇祖母才是真要大動肝火呢……」 ··· 「兒,确實做出了決斷:不急于拿出太子妃的位置,來拉攏館陶姑母。

    」 漫長的沉默,終随着天子啟這耐人尋味的一句話而宣告結束。

     「為什麼不拿出太子妃的位置出來,來讓‘十之八九",徹底變成十足的把握呢?」 「說說看。

    」 漢家的太子儲君,便極需要有這樣的覺悟…… 無關乎劉榮想不想要; 僅僅隻是天子啟想給。

     僅僅隻是天子啟給了,才能讓過往在心中留下的傷痛,在某個瞬間得到片刻緩解…… 「如果彼時薄昭還在,那父皇想要尋求東宮的支持,當也不至于拿出太子妃作為籌碼了?」 「我漢家的儲君,不怕犯錯。

    」 順帶着,借着窦嬰這個媒介,窦氏外戚一族也和劉榮搭上了幹聯,雖然還沒到一條繩上的螞蚱——生死與共的程度,但也總歸是有了相當強的羁絆。

     天子啟沒有得到過; 對于劉榮而言,這也已經足夠了。

     曾幾何時,先帝是否也曾像現在的自己一樣,看着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太子,拿出一個個荒誕的想法或方案; 所以,為了保住窦嬰這個宗族新生代代表人物,同時也是為了确保宗族能從始至終,都踩在太子儲君的戰車之上,窦氏一族天然就要維護劉榮的儲位。

     看似不大确定,實則信心滿滿的一語,引得天子啟不無不可的點下頭; 本能的想要接過話頭說些什麼,卻又不知是想到了什麼,将感到嘴邊的話原路咽回,示意劉榮繼續往下說。

     「——薄氏當年,除了東宮薄太後外,外戚便隻有轵侯薄昭;」 「——在兒看來,這個道理真正想要說的是:決策者,不能讓自己的喜、怒、哀、樂的情緒,成為影響自己決策的因素。

    」 左右劉榮做了太子儲君,也不需要祖母窦太後,能給自己提供什麼情緒價值。

     人,終究會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擾一生。

     「就不怕這麼做會痛失好局,再度惹來東宮的不滿,更甚是動搖儲位根基?」 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尤其是從眼下,劉榮、栗姬母子所在的鳳凰殿,與椒房殿薄皇後之間的尴尬關系來看,天子啟當年的選擇,屬于很标準的‘用時間換空間"。

     ——這,便是劉榮這個太子儲君的優勢。

     「方才,阿姊的臉色不大好看。

    」 最樂觀的狀況,也是罵罵咧咧的讓天子啟滾下去——就連默認的時候,先帝都不忘順嘴罵天子啟兩句。

     「阿嬌會做皇後,皇祖母會做太皇太後,館陶姑母,也會成為館陶太長公主。

    」 戲谑一問,天子啟便慵懶的側躺下身,耐心的等候起了劉榮的答複。

     隻不死心的如是道出一語,再追問道:「就算和東宮之間,有另外的紐帶可以維持關系——尤其還是太子傅窦嬰這樣堅實的紐帶,再多一個太子妃,當也是無傷大雅的?」 「相較于短期内,可以得到館陶姑母,乃至東宮皇祖母的支持,阿嬌皇後為我漢家日後埋下的隐患,遠大于曾經的薄太子妃、如今的薄皇後。

    」 「今日,兒憑着阿嬌得了東宮 支持,日後位即九五,便也要還東宮這份人情。

    」 ··· 「與其去冒這個風險,還不如就維持原樣。

    」 就這麼自然而然的,窦嬰就要做太子太傅——做劉榮的老師,成為劉榮最堅實可靠的政治同盟了; 「太子師出身窦氏,皇祖母自然也就沒必要塞一個陳氏女,到兒身邊做太子妃了……」 ··· 「如果是小十那樣年弱未冠,羽翼未豐的‘兒皇帝",那有阿嬌來加固東西兩宮之間的紐帶,的确可以緩解主少國疑所帶來的弊端。

    」 「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看似是從來沒做錯什麼,實則,卻也是從來都沒有做對過什麼。

    」 聞言,劉榮先是本能的點了點頭,表示自己也認可老爺子的看法。

     「章武侯窦廣國雖年老,但在朝野内外威望甚高,更曾險些被先帝拜為丞相。

    」 「有太皇太後、太後,外加一位太長公主,也确實可以扶保少主,以免君權旁落。

    」 天子啟最終,隻丢出這麼輕飄飄三個字。

     「還是擔心館陶主?」 即便在怎麼不願意承認,天子啟心裡也依舊清楚:自己總是在本能的模仿先帝,并試圖證明自己不比先帝差——至少是不比先帝差太多。

     「謹小慎微,步步為營;」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