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7章 誰還不會唱戲了?

首頁
    天子啟口中的東帝,顯然不是什麼有來頭的說法,而隻是’東宮‘二字的陰陽怪氣版本。

     單從天子啟這‘東帝’二字,劉榮便也不難聽出:即便是得償所願,順利冊封了太子儲君,而非‘儲君太弟’,天子啟對東宮窦太後,也依舊帶着不小的怨氣。

     隻是這怨氣并不大,頂多也就是發發牢騷的程度,且發牢騷歸發牢騷,也還是沒忘交待劉榮去哄哄老太太。

     至于昨日,劉榮與薄皇後的約定,也被天子啟輕飄飄一句話批準; 剩下的,就要劉榮自己去長樂,和祖母窦太後好好聊一聊··· “嘶~” “稍微有點麻煩了啊···” 于宣室殿後殿告别皇帝老爹,劉榮便滿帶着糾結之色,來到了位于未央宮東南角的未央廄。

     見是太子前來,太仆屬衙的官吏們自是上前迎接,隻是面上,卻也無不帶着和劉榮如出一轍的尴尬之色。

     ——儀仗。

     和天子、太後一樣:太子出行,也同樣是需要有儀仗的。

     按照當今天子啟當年,還是儲君時的慣例:太子出行,雖不需要禁卒衛隊齊聲稱警、哔,卻也同樣要有禁卒開道。

     除了預先開路,為劉榮清理禦道的禁卒,還需要有劉榮自己的衛隊随行。

     這,便是百來人的禁軍,外加二三百太子衛隊。

     再有,便是除護衛之外的儀仗隊各持禮器,如蒲扇、旌旗之類,前後圍住劉榮的太子車駕。

     最要緊的是:劉榮所乘坐的車駕前室,得時刻站着一個谒者,來作為劉榮和車外之人的溝通橋梁,或者說是'嘴替'。

     比如在路上,太子車駕遇到個官員或功侯,那官員/公侯,肯定不可能裝沒看見,而是必須要上前見禮,和劉榮打聲招呼。

     這種時候,站在車駕前室的谒者便得唱喏道:某某某,恭問太子安~ 得到了谒者的提醒,劉榮便會在車駕内給出答複——卻不是直接對車外喊,而是對前室的谒者小聲低語,再由谒者以唱喏的方式轉告車外那人——太子答曰:孤安~ ··· 看似很沒必要,卻是封建時代的帝王,相當有效的保持逼格的手段。

     ——嘿,你瞧瞧! ——連和人說話,都有人替皇帝在中間傳話嘿! ——聊了好一會兒了,愣是連皇帝的聲音都聽不着! 神秘感。

     封建帝王的統治,或許有許多内核,如民心、兵權、聲望等等; 但其中最簡單直接,同時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手段,便是保持神秘感。

     而眼下,劉榮之所以如此尴尬,隻孤零零站在未央廄外直搓手心,自是因為上述這一整套儀仗,劉榮半點沒有。

     沒有儀仗,就意味着已經貴為太子儲君的劉榮,要和過去的‘公子榮’一樣,獨自、徒步前往長樂宮。

     而在如今漢室,根據叔孫通在太祖高皇帝年間,為漢家所制定的一整套禮法制度,劉榮若果真這麼做了,那便是‘自堕威儀’; 輕則明日一大早,朝臣百官、公侯貴戚的彈劾奏章,便要如雪花般飛入未央宮,将天子啟徹底掩埋。

     若是嚴重些,一個‘輕佻勿持重,無以封宗廟’的大帽扣下來,劉榮便是不死也要脫層皮——就算不至于因此儲位不穩,也将受到相當嚴重的政治打擊。

     明白這些,劉榮自也值得打消僅存的僥幸心理,略帶些尴尬的笑容,将目光投向身前,專門出來迎接自己的太仆官員。

     “不知未央廄今日,是奉常哪位丞令主事?” 與絕大多數人的猜想稍有些出入——作為皇宮内,專供天子馬匹、車駕的官廄,未央廄并不是由頂頭上司:太仆衙門負責日常運轉; 真正負責未央廄,以及東宮長樂廄日常運轉的,是負責禮法的奉常。

     乍一聽有些說不通,但考慮到未央廄養的馬,拉的都是天子啟的禦辇,而聖駕又與禮制二字密切相關,這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禀殿···” “呃,殿···” 聽聞劉榮此問,那官吏下意識開口,卻當即因‘如何稱呼劉榮’而頓在了原地; 直到劉榮苦笑着點點頭,表示不礙事,那官吏才如蒙大赦的一拱手,旋即為劉榮做出了解答。

     “禀殿下” “今日,奉常的兩位丞令,都并未來未央廄坐堂。

    ” “——近些時日,朝堂都忙着春耕日的儲君冊封大典,尤其奉常衙門,更是忙的腳不沾地。

    ” “再加上眼下,奉常沒有主官坐鎮,僅有的兩位丞令本就各有職責不說,還需要共同扛起奉常屬衙的大局;” “自也就無暇分身,從僅有的兩位丞令中抽出一人,來未央廄輪值了。

    ” 聞言,劉榮隻點點頭表示理解,面上神情卻也随之一沉。

     ——有點麻煩。

     東宮長樂,劉榮今日非去不可; 可若是沒有太子儀仗,那即便是去了,也必定會觸犯禮法,平白給人落下把柄。

     如果有奉常的丞令在,就算無法給劉榮提出有效的建議,也至少可以從禮官的角度,給劉榮些許‘特事特辦’的權利。

     日後被人攻讦,劉榮也可以把鍋甩出去:奉常丞某某都沒說啥,你憑什麼說我違背的禮制? 但眼下,劉榮卻是被這個小小的難題,給弄的左右為難了··· “嗯···” “便是沒有丞令輪值,也總該有奉常的官員在?” 不死心的一問,終于得到了那太仆官員的确認,劉榮這才暗松了口氣,心下也随之有了決斷。

     ——既然是奉常出身的官員,那對于一因禮法、制度,必定是爛熟于心的。

     将那個奉常派來,在未央廄的官員抓一回壯丁,湊合着給自己做回谒者,總好過就這麼孤身一人前去,平白給東宮的祖母窦太後落下把柄。

     打定了這個主意,劉榮唯一擔心的,便隻有那位奉常官員的相貌了。

     谒者,除了要聲音洪亮,且熟悉一應禮制之外,還有一個根本沒得商量的門檻。

     得帥! 而且是又高又帥! 畢竟谒者,是要站在劉榮的車駕前室,替車内的劉榮迎來往送、唱喏對答的門面; 就算是專業水品可以湊合,身高、相貌,都是絕對絕對無法湊合的。

     劉榮原本還有些擔心。

     畢竟能被眼下,被奉常派來未央廄湊數的,必定是混的不咋滴的邊緣人物。

     但在聽到那位奉常官員的名字時,劉榮便徹底放下了心中擔憂; 甚至都還為今日,自己來這一趟未央廄,而莫名感到滿足。

     原因無他; 那奉常官員,姓汲,名黯。

     并且,已經進入了劉榮的太子舍人選拔名單,不出意外的話,很快便會在太子宮和劉榮相見··· · · · “太子這谒者,是從哪兒尋來的?” “——端的是儀表堂堂。

    ” “假以時日,也當在我漢家的廟堂之上,有一番大作為?” 在未央廄随便尋了輛舊馬車,套了幾匹老馬,又帶着臨時抓壯丁抓來的谒者汲黯; 再在宮門處,扯着天子啟的虎皮,拉走了四十多号禁卒為自己開路,劉榮也算是湊出了一套極其低配的太子儀仗,順利抵達了祖母窦太後所在的長樂宮。

     與祖母拜過禮,又被招呼着坐下身,聽聞一旁的姑母劉嫖開口便誇贊起汲黯,劉榮心下隻一陣警鈴大震! ——作為漢家第二位長公主,館陶主劉嫖的名聲,比起魯元主劉樂,真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什麼‘大漢第一辦事處’‘少府畢生之敵’之類,自是不必再多贅述。

     最讓坊間為之不齒,甚至就連劉榮,都莫民有些與有辱焉的,是劉嫖的私生活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