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9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

首頁
    需要和自己解釋這麼多。

     就像方才,程不識在帳外對衆将所說的那樣: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

     軍令如山! 而周亞夫之所以這麼細心的為自己講解,更多的,顯然是想要提點自己…… “謝太尉解惑。

    ” 意識到周亞夫是在手把手教自己‘該怎麼做一個好将軍’,程不識也不矯情,起身便是對周亞夫深深一拜。

     本就是武人的直性子,又身處軍營之中,面對同樣作為武人的程不識,周亞夫也沒多矯情,坦然受了程不識這一拜。

     笑意盈盈的等程不識直起身,才示意程不識再度坐下身來。

     接下來這一番話,周亞夫的語調中,卻是莫名帶上了些許感慨。

     “此戰,吳楚之亂得以平定,我立下的功勞,是很大的。

    ” 聽聞周亞夫這稍帶自誇意味的話,程不識并沒覺得哪裡不對,隻自然地點下頭。

     ——如果說貢獻,那肯定是在睢陽主戰場血戰兩個多月,将吳楚叛軍硬生生擋在睢陽以東的梁王劉武,屬于此戰貢獻最大的一人。

     但決定此戰最終走向的,無疑是派兵奪下淮泗口,一舉破滅吳王劉濞‘位即九五’之美夢的太尉周亞夫。

     尤其接下來,周亞夫還要守住昌邑,擋住劉濞瀕死前最後的反撲; 叛軍主力潰散之後,還要依次平定趙、齊、吳、楚等地——也就是大半個關東。

     毫不誇張的說:此戰,長安朝堂之所以能獲得最終勝利、吳楚之亂之所以能被順利平定,周亞夫的功勞至少在一半以上! 剩下不到一半,就算是歸梁王劉武所有,也更多是‘苦勞’。

     雖然不知道周亞夫為什麼要在眼下——在叛亂還沒完全平定的當下,就這麼直截了當的誇自己‘功勞很大’,程不識也還是沒覺得這有什麼。

     武人,尤其是漢家的武人,幾乎是天底下最講道理的群體。

     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有這個功勞,那你就算是拽破天際,那也是你應得的! 沒這個功勞,你就算是被踩進泥裡,也完全是你自己沒本事,怪不得旁人。

     但周亞夫顯然不是單純想要顯擺自己。

     或者說:作為如今漢家軍隊中最頂尖的一批将領——甚至是最頂尖的那一個,周亞夫,顯然已經不再是個單純的武人了。

     周亞夫,還是一個政治人物,也必定會是一個政治人物。

     合不合格另說——至少他是…… “說這些,不是想要炫耀自己的武勳。

    ” “而是想告訴程都尉:此戰過後,我大概率無法再領兵出征了……” 回味着周亞夫在此次吳楚之亂中,已經立下、即将立下,以及必将立下的功勞,程不識正要組織一下語言,順着話頭好好奉承一下周亞夫; 突聞周亞夫這急促的轉折,程不識不由得為之一愣,稍呆愣片刻,旋即便若有所思的低下頭去。

     ——功高震主。

     冷兵器時代,每一個頂級武将,都永遠繞不過的一個話題。

     誠然,比起那些因為功高震主,而不得善終的武将,周亞夫的情況稍好一些。

     畢竟當今天子啟羽翼豐滿,又正值年壯,就算周亞夫功高,也不大能震到天子啟這個‘主’。

     但也已經無限趨近于臨界點; 再往前一步,哪怕是再小的一步,也很可能讓天子啟生出‘不除此僚,寝食難安’的念頭。

     所以,為了能帶着這潑天大功善終,周亞夫最好的選擇,就是從軍中隐退。

     以後跻身廟堂也好,歸養故裡也罷——隻是無論如何,都絕不可再染指兵權。

     而這就意味着此戰,即是周亞夫揚名青史的成名戰,也将是這位千古名将的絕唱…… “绛侯……” 意識到周亞夫即将結束軍伍生涯,程不識隻覺一陣悲從中來。

     周亞夫倒是頗為坦然,仍帶着那抹輕松的笑容,面帶贊賞的對程不識微一颔首。

     “急流勇退,需要大勇氣、大智慧。

    ” “——我或許沒有那樣的智慧,但至少有這樣的勇氣。

    ” “畢竟過往百十年,因功高震主而不得善終的前車之鑒,實在是太多太多……” 語帶唏噓得道出此語,周亞夫也稍斂去面上笑意,悠悠發出一聲長歎。

     接下來的話語中,周亞夫的語調,也随之帶上了若有似無的遺憾。

     “沒能率領我漢家的銳士,和匈奴人大戰一場——這将是我畢生的憾事。

    ” “但能為我漢家,平定這場雖然隻有不到三個月,卻也荼毒了大半個關東的吳楚之亂,我也算是‘不堕先祖之威名’。

    ” “隻是在我之後,我漢家的将軍——尤其是年輕的将軍,便将很難再有可堪一用者。

    ” “如那骁騎都尉李廣,知之身先士卒,卻不知籌謀布局、進退列陣;” “又如那中郎将郅都,分明是個将軍的胚子,卻非要拿着一本《韓非子》,去朝中走酷吏的路子……” ··· “我找了很多年。

    ” “我漢家在我之後,可堪一用的下一代将帥——我找了許多年,也觀察了很多人。

    ” “在我看來,依程都尉的才學,應該是能在我之後,扛起我漢家的帥旗的……” 周亞夫此言一出,程不識何嘗聽不出:太尉周亞夫,這是隐晦的表示想要收自己為弟子,以傳授兵陣方面的畢生所學? 就算是不記名、非正式的那種,單是這傳道受業之恩,也足以讓程不識,将周亞夫視作畢生的老師! 隻是和骁騎都尉李廣所不同:程不識的穩重,不單體現在用兵之上。

     在政治方面,程不識,也同樣穩妥到讓人歎為觀止…… “太尉急流勇退,即沒有為難陛下,也沒有難為自己——這實在是令末将拍馬都不能及其一二的大勇氣、大智慧!” “隻是末将一生持重,為人處世,乃至排兵布陣,都向來隻求一個‘穩’字。

    ” “——守成有餘,卻進取不足。

    ” “像我這樣的人,或許可以守一座城、一個郡。

    ” “但讓我來指揮一場大戰,最好的結果和最差的結果,恐怕,都隻是不敗而已……” 程不識這麼說也沒錯。

     作為一個将‘穩’字貫徹一生的男人,程不識用兵一闆一眼,步步為營,出不了大簍子,但也很難立下大功,自更不用說奇功。

     但這些話由程不識本人說出,顯然就不是這個意思了。

     ——作為武人,程不識當然也有着建功立業的信心和展望。

     之所以這麼說,與其說是否定自己,倒不如說:是在委婉的拒絕周亞夫。

     聽出程不識的這層意圖,周亞夫卻并沒有感到失落,又或是惱羞成怒。

     隻深深看了程不識一眼,才将眼中,那更多了三分的欣賞之意斂去; 含笑低下頭,看着面前寫有軍報的竹簡。

     過了好一會兒,才将竹簡合上,擡頭望向程不識,深吸一口氣。

     “叛軍差不多要動了。

    ” “——東南方向的佯攻,我派了幾員宿将。

    ” “西北方向,就交給程都尉獨自應對。

    ” 很顯然,這是考驗。

     全權指揮作戰,應對吳楚聯軍主力的夜襲+強攻,是周亞夫對程不識的考驗。

     至于考驗什麼,二人心裡都清楚; 但這除了是考驗,也同樣是周亞夫對程不識下達的軍令。

     對于骁騎都尉李廣而言,軍令,或許隻是一塊用來擦屁股的廁籌; 但對程不識而言,軍令,當真如山…… “喏。

    ” 最終,程不識領命而去。

     而在身後,望着程不識離去時的背影,周亞夫才剛壓下去的嘴角,也終是再度翹起一抹愉悅的弧度。

     “好啊……” “好……” “無論是用兵還是做人,都遠非那骁騎都尉李廣所能比;” “好……” “好………”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