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1章 李校尉,是要嘩變嗎?

首頁
    當吳王劉濞在吳楚叛軍大營,發布針對‘漢太子’劉榮的懸賞令時,劉榮還并沒有抵達睢陽。

     路過表叔窦嬰駐守的荥陽,劉榮雖未停留,但大将軍窦嬰,卻還是決定親自陪劉榮走一段。

     ——荥陽到睢陽,不過幾百裡的距離,輕裝簡行,也不過三兩日的路程。

     此刻,劉榮便乘坐在此行東出的馬車車廂内,聽着面前的表叔窦嬰,同自己說着睢陽的戰事。

     “一開始,梁王的軍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實在是狼狽不堪。

    ” “——尤其那劉濞老賊的叛軍主力,過去這些年在南方百越之地,經受過戰陣洗禮;” “反觀睢陽的梁國兵馬,則大都不曾上過戰場。

    ” “後來,将士們慢慢适應了戰場,睢陽城的狀況,其實就比一開始好了許多——雖仍是岌岌可危,但至少不會在短時間内被攻破。

    ” “隻梁王,終歸是宗親王族,又不曾經曆過戰争的殘酷。

    ” “慌亂之下,這才日日血書求援于長安,竟還讓長公子東出函谷,代陛下犒軍……” 在抵達荥陽之前,窦嬰對戰事抱以極其悲觀的态度。

     畢竟先前,天子啟又是讓窦嬰‘步步為營’,小心埋伏,又讓太尉周亞夫、車騎将軍郦寄繞道武關,似是生怕平叛大軍會被吳楚叛軍偷襲。

     哪怕這其中,有天子啟刻意拖延,以圖睢陽城與吳楚叛軍‘兩敗俱傷’的目的,窦嬰也還是從中,嗅到了些危險的味道。

     再加上梁王劉武日日血書求援,搞得長安朝野内外都是人心惶惶,就更讓窦嬰樂觀不起來了。

     但率軍抵達荥陽,并派出兵馬打探過睢陽的狀況之後,窦嬰卻是大跌眼鏡。

     ——慘烈。

     睢陽保衛戰,固然稱得上慘烈。

     但吳楚叛軍‘得勢不得分’——場面上占盡優勢,卻怎麼都無法攻破睢陽城的大門。

     至于睢陽城内的守軍,也确實是苦苦支撐,傷亡慘重; 但同樣的:城門不失,睢陽城不破,守軍再怎麼苦于鏖戰,也終歸沒到讓梁王劉武一日連發七封血書,以求長安朝堂支援的程度。

     說白了,梁王劉武,是被這場戰争的慘烈程度給吓壞了。

     一方面擔心睢陽城破,另一方面,又隐隐有些想要保全力量,不想被這一戰打瘸了腿的小心思,這才連連求援長安。

     從客觀角度上來說,此時的睢陽戰場,其實就是叛軍久攻不下,又自認為必定能攻破睢陽、守軍苦苦支撐,卻也還遠不至于城破的僵持狀态。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皇長子劉榮因為梁王劉武的接連求援,而親自出現在睢陽前線…… “恕臣直言:公子此番,不該奔赴睢陽。

    ” 對于表叔窦嬰的這個态度,劉榮顯然也是早有預料。

     甚至比起表叔窦嬰,作為穿越者的劉榮,知道的還更多一些。

     ——比如至多個把月後,吳王劉濞就要完蛋; 而在吳楚五十多萬大軍土崩瓦解之時,睢陽城内,仍舊還有至少六萬兵卒。

     且這六萬兵卒,是經曆過一場慘烈的守城戰洗禮,短時間内得到大幅成長的精兵! 彼時的梁王劉武,也會從如今這到處求人支援,好似随時都要身死睢陽的狼狽姿态,一舉化身為漢家的頭号功臣! 這,才是劉榮不惜冒着生命危險,也要來睢陽前線走上一趟的原因…… “既是來了,表叔就莫要再說這些了。

    ” “——皇祖母,很擔心梁王叔的安危。

    ” “我來睢陽,也不過是讓皇祖母安心罷了。

    ” “反正表叔也說了:睢陽城雖險象環生,但終歸沒到城破的地步。

    ” “走上這一遭,對我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

    ” 見劉榮如此反應,窦嬰自也沒有在這個話題上多做糾纏。

     隻稍一沉吟,便再道:“臨出征時,陛下曾許臣自荥陽分兵五萬,支援睢陽。

    ” “隻是到了荥陽之後,臣就不覺得梁王的睢陽城,需要臣這五萬兵馬了。

    ” “公子此入睢陽,若是有必要的話,臣倒是……” 話說一半,窦嬰适時止住話頭,旋即意有所指的看向劉榮。

     大緻明白窦嬰想要表達的意思,劉榮隻含笑一搖頭:“不必。

    ” “此出長安,父皇也派了北軍一部司馬随行,足有禁軍五百。

    ” “有這五百人傍身,除非是梁王叔有意……” “咳咳咳……” “自那‘皇太弟’三個字浮出水面,我和梁王叔之間的關系,本就有些微妙。

    ” “若我真在睢陽出了事,最難以洗清嫌疑的,恰恰是梁王叔。

    ” 說到這裡,劉榮不由又是咧嘴一笑,面上不見絲毫即将抵達前線的凝重之色。

     “表叔大可無憂。

    ” “等入了睢陽,梁王叔,必定會無所不用其極,來護侄兒周全。

    ” “——畢竟再怎麼說,睢陽城,也是梁王叔的國都。

    ” “梁王叔再怎般不智,也總不至于連這點道理都不明白……” 如是一番話,終是讓窦嬰欲言又止的安靜了下去。

     表叔侄二人就這麼對坐于車廂内,劉榮不時閉目養神,又或是看向車窗外。

     除了皇帝老爹派來護送自己的五百禁軍将士,大将軍窦嬰此番,也派了三千兵馬護送。

     隊伍就這麼一路走向睢陽,一路坦途,連行人都沒遇到。

     直到一處岔口的出現,才終于讓隊伍停下腳步,随行護衛也有序分到直道兩側。

     而在車廂之内,一路上都在有意無意打量劉榮的大将軍窦嬰,終于是在下車之後,頗有深意的對劉榮咧嘴一笑。

     “複行二百裡,便是睢陽。

    ” “臣使命在身,不便再送。

    ” “公子,慢行……” 看着表叔窦嬰那似笑非笑,說不清哪裡古怪的面容,劉榮也拱起手,對表叔窦嬰坦然一拜。

     “大将軍留步。

    ” · · · 同一時間,睢陽東北百五十裡,昌邑大營。

     自長安出發,足足耗費将近一個多月的時間,周亞夫才帶着麾下十萬關中兵,抵達了預先确定下來的紮營位置:昌邑。

     在抵達昌邑之後,周亞夫也并沒有太多動作,就是一個字:守。

     将士們從紮營當日開始,便周而複始的挖壕溝、壘土牆; 原本并不起眼的昌邑小城,也在這長達二十多天的鞏固之下,逐漸被周亞夫營造成一處堡壘。

     ——以城池為基,東西、南北各長進十裡的巨大堡壘! 而在這座‘堡壘’外,一行人馬正拖着爽朗肆意的暢笑聲,朝着堡壘的入口處而來。

     “又是李廣?” 照例巡視軍營的周亞夫,見營外叫嚣着讓軍士開營門的一夥人馬,下意識便脫口發出一問。

     待身旁将官不出意外的點下頭,周亞夫本就有些不苟言笑的面容,隻愈發陰沉了下去。

     “自抵達昌邑,我便已經再三強調:大軍固守昌邑,不可有一兵、一卒踏出營盤;” “縱是吳楚賊子叫嚣罵陣,也絕不可理會。

    ” “這李廣,卻三番五次置我軍令于不顧……” 話說一半,周亞夫隻不由止住話頭,手下意識撫上胸前,那封被藏在衣領内的天子诏。

     ——太常袁盎、宗正劉通組成的‘勸降’使團,已經抵達吳楚叛軍大營; 假天子節,待天子奔赴前線犒軍的皇長子劉榮,也已經離睢陽不遠。

     從長安出發的人都已經到了,天子啟發出的诏書,自然是更早一步送到了昌邑。

     诏書内容,不出周亞夫預料:天子啟,催促周亞夫發兵睢陽,支援梁王劉武,以解睢陽之圍。

     但無論是天子啟夾雜在诏書字裡行間的暗示,還是周亞夫臨出發前,天子啟私下做下的交代,都讓周亞夫底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