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94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

首頁
    “當真如此?” 未央宮,鳳凰殿。

     聽表叔窦嬰說起此事——尤其是說起‘晁錯是在擔心自己的《削藩策》,會給吳王劉濞遞上謀反的刀子’,劉榮隻頗有些訝異的瞪大雙眼。

     “不應該啊?” “——拿《削藩策》逼反劉濞,不早就是晁錯和父皇商量好,朝野内外也都心裡有數的事嗎?” “就算《削藩策》給劉濞提供了大義旗幟,不也應該早就在晁錯的預料之中?” “都到這個份兒上了,晁錯倒想起來擔心自己的《削藩策》,會給劉濞提供造反的理由、借口了?” 在窦嬰輕描淡寫的提點過後,劉榮卻非但沒有豁然開放,反愈發感到不解起來。

     說不通啊? 這《削藩策》是個什麼玩意兒,作為始作俑者的晁錯能不知道? ——這玩意兒存在的意義,就是名正言順的逼反宗親諸侯! 怎麼個意思? 就是朝堂出了一個新政策,說:哎呀,這些年,諸侯藩王都很是不恭敬,又完全不遵守法紀啊~ 為了國家的和諧安定,那就一視同仁的削上一圈,警告一下大家夥兒,讓大家都吹吹風、出出汗吧~ 這可不是針對誰啊~ 而是在座的各位,都有份兒…… 然後,諸侯藩王就坐蠟了。

     從,還是不從? 認,還是不認? 若認,那就要被削奪封土,虧得慌; 不認,更就是一個‘抗诏不遵’的大帽扣上來,直接被打入亂臣賊子的行列。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削藩策》和推恩令一樣,都屬于陽謀。

     《削藩策》:我要搶你的封土,削你的權利,讓你這個兵強馬壯的諸侯藩王,慢慢變成一個吉祥物,更或直接就是個超大号富家翁、土财主。

     伱是乖乖聽話呢,還是要造反? 《推恩令》:我要把你的國土,分給你所有的兒子們,再周而複始,一代一代肢解你的領土,直到你這幅員千裡的大國,在子孫後代手中,分裂成千百塊彈丸之地。

     你是乖乖聽話呢,還是要造反? 歸根結底,其實就是這一句:你是聽話,還是造反? 而這個選擇擺在諸侯藩王面前,也并沒有什麼好糾結的。

     ——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又覺得有機會成事兒,那就打! ——若咽的下這口氣,亦或是雖咽不下這口氣,卻又覺得幹不過,那就認。

     但劉濞是例外。

     當今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劉濞肯定要造反,而且壓根兒不需要再多個借口。

     王太子被長安叫去做質子期間,莫名其妙被皇太子砸死,長安朝堂卻連個說法都不給——單這一件,便足以。

     所以,與其說《削藩策》是在逼諸侯藩王做抉擇,倒不如說,是長安朝堂因為吳王太子被砸死那件事感到心虛,才拿出來這麼個明顯的不平等條約,來逼劉濞舉兵。

     沒有《削藩策》,劉濞舉兵,那就是為死去的吳王太子報仇,雖然有些任性,但也情有可原; 反觀長安的天子啟,因為自己的年少輕狂,而将全天下的人都推入戰火之中,就算最後平定了戰亂,也将會是置使天下萬民被戰火荼毒的罪魁禍首。

     而有了《削藩策》,不管劉濞打起怎樣的大義旗幟,長安朝堂都可以咬死不松口:劉濞就是想反抗中央決策,不甘心被削奪封土,才舉兵謀逆! 前者是‘為子報仇,要個說法’; 後者是‘反抗中央,舉兵謀逆’。

     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在這個前提下,長安朝堂自是巴不得劉濞拿《削藩策》說事兒,更或是拿晁錯來做舉兵的大義旗幟。

     ——隻要别提吳王太子那攬子破事兒,怎麼着都成! 而這,就顯得晁錯‘因為害怕《削藩策》會給劉濞提供反叛依據,而不再堅持削吳王的藩’這一說法,更加讓人理解不能…… “公子認為,陛下想要的是什麼?” 見劉榮苦思冥想,卻仍是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模樣,窦嬰隻含笑發出一問。

     便見劉榮不假思索道:“自然是劉濞舉兵謀逆,同時又絕口不提吳王太子的事,而是拿朝堂大政,如《削藩策》做文章。

    ” 聞言,窦嬰笑着點點頭,再問:“那晁錯呢?” “晁錯要的,又是什麼呢?” 劉榮仍是想都不想便開口:“當然也是……” 隻是話剛說出一般,劉榮便不由得一愣,寫滿疑惑不解的目光,也随之逐漸清明。

     見劉榮這麼快便意識到問題的關鍵,窦嬰自也是贊賞的點點頭,更是得意的捋起了颌下髯須。

     孺子可教…… “公子,忽略了一個關鍵。

    ” “——晁錯想要的,和陛下想要的,并不完全一樣。

    ” “陛下推動《削藩策》,最終目的,是要誅滅劉濞,順帶解決宗親諸侯尾大不掉、割據一方的弊端。

    ” “與此同時,為了不讓劉濞蠱惑太多的民衆,陛下還要保證吳王太子這件事,不會成為劉濞獲取天下人同情、攻讦長安朝堂——尤其是攻讦陛下的手段。

    ” “所以在陛下看來,劉濞舉兵,無論是打起怎樣的大義旗幟,都可以。

    ” “但唯獨不能是吳王太子身死——唯獨不能是‘長安天子殺吳王太子’這張感情牌。

    ” ··· “晁錯呢?” “晁錯想要什麼呢?” “——從一開始,以《尚書》博士的身份跻身太子宮,成為陛下的肱骨心腹時起,晁錯想要的,就一直都是複興法家,将申不害、商鞅的學問,從‘助秦殘民、助纣為虐’的深淵中拉出來。

    ” “所以,晁錯推動《削藩策》,不單是想要幫助陛下、達成陛下的目的,也同樣是為了借此揚名天下,從而達成自己‘複興法家’的目的。

    ” “故而在晁錯看來,劉濞舉兵,無論是打起怎樣的大義旗幟,也都可以——甚至哪怕是打起‘皇帝殺了我的王太子’這張牌,也同樣可以接受。

    ” “但唯獨不能是晁父昨夜所說的那句:誅晁錯,清君側……” 語調平和的道出這番話,窦嬰隻悠閑地捋着髯須,眼帶欣賞的看上劉榮,面上更是滿帶着姨母笑。

     而在窦嬰這番直指要害的提點之後,劉榮那如毛線團般雜亂的思緒,也在片刻之間被一條條捋順。

     窦嬰未盡之語,也随着劉榮被捋順的思緒,從劉榮口中句句脫出。

     “晁錯,不怕死。

    ” “但晁錯不能接受自己,是以‘罪臣’的身份死。

    ” “晁錯要的,是帶着天下人的崇敬、仰望,舍己身而就大義,為宗廟、社稷——為天下人而死。

    ” “因為隻有這樣,晁錯才能用自己的鮮血,為申不害、商鞅的徒子徒孫,畫出一條直通長安朝堂的康莊大道。

    ” “如此三代,申不害、商鞅的學說,便是取代如今盛行于我漢家的黃老之學,顯于廟堂之高,亦未可知……” 帶着那愈發燦爛、溫和的姨母笑,看着劉榮從容不迫的道出個中厲害,窦嬰隻愈發感到欣慰。

     卻也沒忘接過劉榮的話頭,繼續往下說道:“晁父說,劉濞要打出的大義旗幟,是誅晁錯,清君側。

    ” “這個大旗,陛下能接受,但晁錯不能。

    ” “——如果劉濞當真打起這面大旗,那無論成敗,晁錯都無法借此揚名天下。

    ” “若亂得平,會是‘晁錯妖言惑國,險些颠覆宗廟、社稷’。

    ” “若不平,晁錯更會是天下破敗、宗社沉淪的罪魁禍首。

    ” ··· “所以,今日朔望朝儀,晁錯才會猶豫。

    ” “——晁父的死,當真是打了晁錯一個措手不及,更是完全沒有反應時間。

    ” “父親的死,可能涉嫌‘逼死生父’的不孝之名,再加上那句:誅晁錯,清君側……” “一時心亂,又理不清頭緒之下,晁錯有今日那番作态,便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随着窦嬰話音落下,劉榮也終于完全捋順了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和邏輯。

     再在腦海中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才終于如夢方醒般點下頭。

     “如此說來,真正讓晁錯動搖乃至退縮的,并非是晁父的死。

    ” “——而是吳王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