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52章 瓷器成

首頁
    ,而後千辛萬苦運回來的。

     燒制瓷器所需要的上千度高溫,是少府匠人們反複試驗、改進,花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時間,才艱難達成的。

     生胚釉面的花紋圖案,是畫師們一筆一筆畫上去,再吹釉覆蓋定型的。

     到今天,費時三個多月,才終于等來第一窯成品出窯…… “呼~” “但願能有幾十件可用的成品吧……” 對于最終的成品率,劉榮不抱太大的希望。

     ——在這個沒有溫度測量手段的時代,維持1200度左右的恒高溫,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準确的說,是基本沒辦法保證的事。

     恒溫倒是好說:阻斷熱量流失,再适時補充燃料維持溫度即可。

     但維持的是什麼溫度,是沒到1200度,亦或是超過了1200度? 沒人知道。

     便是劉榮,也隻能在看過這第一窯成品之後,才能大緻得出‘溫度高了/低了’的結論。

     與劉榮這毫不懼怕失敗的低期望相比,冶金監令張毅面上,卻盡是期待之色。

     ——不能怪張毅太過自負,實在是過去這幾個月,劉榮表現的太過自信了。

     每一道工藝、工序,劉榮都能指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不說,就連原材料:瓷土,劉榮都能給張毅指明産地! 這讓張毅生出一種很奇特的感覺。

     就像是劉榮要做的這個瓷器,并非是不曾有過的新鮮事物,而是曾真真切切存在于上古,之後意外絕傳,又偶然被劉榮得到制作方法的東西。

     既然是存在過的東西,劉榮又如此信手拈來,張毅自然是抱有極大的期待。

     便在這衆人心思各異、面色各異的或期待、或忐忑中,那由黏土密封了一天一夜,又在今日清晨被砸開的窯口,終于徹底冷卻了下來。

     一名匠人弓腰走進窯内,感受了一下溫度,确定沒問題,才用厚厚的麻布蓋住窯口位置的模具,小心翼翼的将其遞出窯口。

     便見兩名等候于外的匠人趕忙上前,伸手接過,旋即就地揮動手中小錘,小心翼翼的将裝有瓷罐的泥模砸開。

     ——這第一窯,劉榮下令一律使用一次性模具,不需要保證成品大小一緻,隻需要個體美觀即刻。

     泥模砸開小半,透露出瓷罐的一小部分,劉榮心下便是一安。

     待泥模被完全砸開,露出那口整體顔色以黑、紅為主的完整瓷罐,張毅、劉德等人也微微咧起嘴角。

     再由匠人用溫水小心洗去罐上泥塵,露出瓷罐光滑眼裡的釉面,整個瓦窯之内,便陷入了一陣漫長的沉寂。

     “這……” “是燒出來的?” “不是說和陶器差不多嗎?” “這、這……” 匠人們目瞪口呆,似是不相信這比鏡面還光滑的器具,竟然出自自己之手。

     張毅雖淡定些,卻也明顯鼻息粗重起來,雙手雖一如往常的環抱于腹前,手指頭卻本能的一陣掐算,似乎是在計算此物的成本和利潤空間。

     唯獨劉榮,隻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走上前,蹲下身,在那瓷罐上摸了又摸,看了又看。

     良久,方含笑站起身,環顧一周。

     “此器得成,衆匠皆有功,當賞!” 言罷,劉榮便交代張毅:将這第一件送去未央宮,便帶着兩個弟弟朝長安城而去。

     過去這幾個月,劉榮幾乎盡數在這瓦窯度過。

     既然事情已經完成,劉榮,也該到了回長安的時候。

     ——瓷器,終究不過是一件奢侈品。

     而劉榮,即非商人,也非匠人……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