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奇想。
對于劉榮這個說辭,秦老匠倒是沒太懷疑,隻沉沉‘哦’了一聲,便也沒再多問。
——百十年前,那個諸子百家争鳴、争相綻放文化果實的璀璨時代,出現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都不足以令人稱奇。
又經過秦末戰火,以及項羽在鹹陽宮那一把大火所荼毒,出現一些失傳的殘片斷章,也沒什麼難以理解的。
并沒在劉榮得到這些圖樣的渠道、來源上糾結太久,秦老匠終還是将戀戀不舍的目光,從其餘幾張絹布之上收回,卻也沒忘第一時間,将這些絹布藏進懷裡。
擡起頭,發現劉榮正含笑望向自己的衣衽處,又略有些尴尬的輕咳兩聲。
“既如此,公子便說說這鎖甲吧。
”
對于秦老匠的小心思,劉榮也無心拆穿——左右那些東西,日後也得靠秦老匠這樣的大匠做出來。
含笑一點頭,招呼秦老匠到院落一側的石頭上坐下身,劉榮才指着那張絹布,細緻入微的講解起來。
“以銅、鋼制絲,再曲絲為環、環環相扣為鎖鍊,并非是什麼古今罕有的事。
”
“而這鎖甲,便是在鎖鍊的基礎上更近了一步,将鋼絲環直接相連成鎖面,或者說是鎖布、鎖網之類。
”
“尺寸不必太過精細,以軍中将士身高七尺五寸(一米七),體重三百斤(漢斤,折後世75千克)為準即可。
”
“甲身需覆蓋前胸、後背,皆上至脖頸,下至腹股以下,左右各至大臂上沿即可。
”
“最好再單做出自頭頂垂至胸甲以内,可護脖頸、面頰,隻留雙眼位置的冠帽……”
随着劉榮的講解聲響起,秦老匠專注的目光,也終于在手中那張絹布上觀察起來。
——不能怪秦老匠不夠專注,實在是相比起其他幾張絹布上的内容,這張絹布上的鎖子甲,實在有些不夠‘驚世駭俗’。
畢竟是少府大匠,尤其還是專精兵甲、煉鋼的專業人才;
劉榮隻這麼簡單一說,秦老匠腦海之中,便已經出現一個身着鎖子甲,頭戴鎖子‘冠’的假人。
隻稍一思慮,秦老匠便緩緩點下頭,給出了自己的專業意見。
“此鎖甲,即是以鋼絲為環,又以活環相扣而成,便确可兼顧防禦利器、活動自如這兩項。
”
“但既是以鋼環制作,又以活環相扣,使将士活動自如,便難免會為鈍器所破。
”
“若是制作簡易,倒也還則罷了,但如此鎖甲,從鍛鋼絲到曲絲為環,再活環相扣……”
“——便是老朽親力親為,恐怕也需要小半個月時間,才能勉強制作出一具。
”
“這還不算所耗費的鋼材,更或不下三十斤之多……”
說到這裡,秦老匠終是緩緩搖搖頭,将手中絹布交還到了劉榮手中。
“我漢家,如今年得炒鋼,至多不過八千斤。
”
“若頃少府之力、天下之鋼,年得如此鎖甲,也至多不過三百具而已。
”
“調用少府所有的匠人、所有的鋼材,去做這種隻能防禦利器,不能防禦鈍器,且每年隻能制作出三百具的鎖子甲……”
“——恕老朽直言:這鎖甲,堪比雞肋。
”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