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從慕尼黑到溫布利
“慕尼黑空難是紅魔俱樂部曆史上最慘痛的一頁,永遠值得紅魔球迷紀念。
更值得紅魔球迷銘記和自豪的是這支球隊在遭受巨大打擊之後,最終還是挺住了,而且實現了從廢墟中重新崛起,獲得更大的輝煌。
慕尼黑空難讓每一個紅魔球迷都記住了‘紅魔永遠不會死’的精神。
”
——題記
巴斯比執掌紅魔已經奪得了聯賽冠軍、足總杯冠軍,但他志向高遠,決定帶領紅魔參加歐洲俱樂部冠軍杯比賽。
巴斯比說:“紅魔現在是英格蘭最好的球隊,這個俱樂部配得起所有的榮譽,我們要向歐洲最好的球隊進軍。
”
英足總不同意紅魔參加歐洲比賽,不希望英甲聯賽的球隊脫離管控,于是橫加阻撓。
巴斯比向媒體公開了俱樂部的決定,并專門給議會的多位議員寫了信,終于帶領紅魔沖破了障礙。
從1956年開始,紅魔揭開了英格蘭足球俱樂部參加歐洲比賽的序幕,為英格蘭足球打開了歐洲大門。
在此之後,英格蘭的球隊開始進入了歐洲的賽事,時代的洪流滔滔向前。
紅魔第一次參加歐洲冠軍杯就取得不錯成績,第一場紅魔就以10比0的比分狂勝比利時冠軍安德萊赫特隊。
10比0,而且是對一支冠軍球隊的虐殺。
這也是紅魔建隊以來在歐洲比賽中創下的最大比分記錄,以後也再沒有了。
“就算在英格蘭,紅魔也沒有打出如此嚣張的攻勢。
”
對手的弱雞也令現場觀戰的媒體整不會了,“安德萊赫特隊踢得到底是什麼足球?”
“他們有戰術嗎?6個前鋒?不需要中場?除了門将,每個人都在瞎跑?”
“我們英格蘭的一個社區隊,應該也不會比他們更差吧?”
紅魔進攻火力之猛,攻勢之淩厲,令全歐洲震驚。
紅魔在對手客場同樣輕松取勝,兩回合打了一個12比0;随後紅魔兩回合3比2戰勝多特蒙德,6比5幹掉西甲勁旅畢爾巴鄂競技,殺入了半決賽。
半決賽中,紅魔遺憾地輸給了衛冕冠軍皇馬,結束了歐洲冠軍杯的征程。
紅魔在歐洲冠軍杯的表現震撼了整個歐洲足壇。
這支球隊充滿了青春風采,打法幹淨利索,積極進攻,節奏明快,迅速征服了歐洲大陸的球迷。
1957至58賽季紅魔繼續參加歐洲冠軍杯比賽。
巴斯比的球隊先是以9比2的總比分橫掃沙姆洛克流浪者隊,随後兩回合3比1淘汰杜克拉布拉格隊,接着在主場2比1戰勝貝爾格萊德紅星隊,客場3比3戰平對手晉級。
一切都很順利,但沒人想到意外即将來臨。
1958年2月6日晚,踢完貝爾格萊德紅星隊比賽之後,紅魔從慕尼黑機場轉機飛回英國。
這架載着紅魔俱樂部官員、教練、球員和随隊記者等43人的客機在慕尼黑機場的雪夜起飛時因為機師的失誤而墜毀,随後飛機解體,并且發生起火和爆炸。
這就是震驚足壇的“慕尼黑空難”。
空難導緻了22人喪生,包括了曼聯一線隊的8名球員,3名官員和8名記者。
遇難的紅魔球員有鄧肯-愛德華茲、湯米-泰勒、馬克-瓊斯、大衛-佩格、艾迪-克爾曼、羅傑-伯恩、比利-惠蘭和傑夫-本特,而紅魔主帥巴斯比則嚴重受傷,幾度瀕臨死亡,差點就搶救不回來了。
博比-查爾頓和其他球員則大難不死得以幸存,有超過3人受傷嚴重再也不會回到球場比賽,其他人也各有不同程度的創傷。
慘烈的傷亡幾乎摧毀了紅魔整個俱樂部。
消息傳到曼徹斯特的時候,整個俱樂部以及所有球迷都驚呆了,他們完全不敢相信這個噩耗。
超過一半主力的去世、主帥的重傷瀕臨死亡、剩餘球員各受打擊......整支球隊幾乎化為烏有。
危急時刻紅魔俱樂部緊急召開會議,決定不解散球隊,堅持下來準備各項善後。
紅魔球迷也和球隊站在一起,紛紛捐款捐物,出錢出力,和俱樂部共赴患難。
“旗幟永遠不能倒下!”巴斯比在生死邊緣,緊握住墨菲的雙手說,“紅魔的戰鬥精神永遠不能放棄,我們是紅魔,紅魔!”
巴斯比重傷瀕危,康複艱難,他在很長的時間裡也無力執掌球隊。
墨菲義不容辭,擔起責任,開始了艱難的重建。
墨菲召集剩下的球員訓練,空難中受傷的格雷格和福克斯也回到了球隊中,但即使這樣球隊人數遠遠不夠正常訓練的需要。
紅魔不得不發出了緊急召集,一些曾經效力過的老隊員紛紛報名,願意重回舊部作戰。
還有一些新的球員也積極報名,希望加入這個偉大的團隊去戰鬥。
墨菲就這樣湊出一支臨時球隊,在空難發生後的第13天出戰足總杯第5輪。
盡管對手謝菲爾德星期三隊呼籲比賽延期或者取消,但紅魔并不接受這樣的“好意”。
從慕尼黑空難中生還的福爾克斯和格雷格首發上場,他們帶領兩名首次上場的一線隊員,五名預備隊球員,兩名新簽約的球員一起亮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賽前,謝菲爾德星期三隊和全場觀衆進行了長時間的默哀,并用掌聲祝福紅魔。
這場比賽踢得非常壓抑,紅魔最後3比0獲得了勝利。
紅魔的歐洲冠軍杯比賽也繼續進行,紅魔在第一回合2比1戰勝了意甲豪門AC米蘭,在客場則被對手擊敗,兩回合的總比分不敵對手,就此止步四強。
紅魔接着還踢了剩餘的聯賽,最終名列第九。
紅魔遭遇的空難超越了足球領域,超越了國家、人種和一切的隔閡......他們堅韌自強的精神更是令人感動。
紅魔經營上陷入危機,很多工作人員都選擇了與俱樂部一起共度時艱,甚至放棄了薪水。
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