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章 拜見父帥

首頁
    言心中寬慰不已!他看向自己那英姿勃發的三兒子,從他身上看到一種推進家庭和睦的胸懷!以及為父分憂的孝心。

    袁紹在外如今是順風順水,唯獨後院妻妾多有摩擦,而每個妾室都是世家聯姻,背後都代表某個世家大族的利益,因此想平衡這些妻妾的關系最為勞神。

    尤其是劉氏和齊氏的矛盾最讓袁紹頭疼。

     沒想到今日一回府,在袁尚的勸告下,劉氏竟然能和齊氏化幹戈為玉帛,當真是為袁紹解憂了! 齊夫人本就在與劉氏的競争中處于下風,畢竟劉氏有兩個兒子成年,長子袁譚更是在平原郡領了太守一職,掌管當地軍政!家中的袁尚也頗受袁紹喜歡。

    相比之下齊氏隻有四歲的幼子,可謂勢單力孤,如今在袁尚的勸解下,劉氏有心示好,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倒讓齊氏有些不知所措了,隻得連連謝過劉氏和袁尚。

     而這就是袁尚今日想要達到的效果! 讓父親對自己高看一眼,不但英姿勃發,更能平和家事,為父解憂。

    同時賣好給齊氏,為今後拉攏齊氏為自己所用做好鋪墊。

    這麼一來,袁紹身邊最重要的兩個女人都給袁尚拿下,這對今後的奪嫡立儲極為有利。

    袁紹是個耳朵根子很軟的人,兩個枕邊風如果都替袁尚吹,那麼奪嫡就成功了一半! “尚兒,你果然長大了,能夠調停母親和姨娘之間的關系,為父深感欣慰啊。

    不過你今天一改以往,不稱吾為父親,而是一直稱父帥,這是為何啊?”袁紹笑問道。

     這自然也是袁尚留下的一個鋪墊,袁紹肯定會問的。

     袁尚再次單膝跪倒:“禀告父帥!兒有心出仕,參軍入伍,得蒙父帥恩澤,要封兒子為中郎将,雖然官家冊封尚未來到,但是是遲早的事情。

    因此兒現在便以軍規要求自己,稱謂自然也得改一改。

    父親為三軍統帥,自然是兒臣的父帥!” “如此一來,甚好甚好!距離午膳還有一個多時辰,我兒随我到書房,為父考校一下你的學問!看汝到底有沒有準備從征入伍!”袁紹大笑一聲便帶着袁尚單獨去書房了。

     劉氏此時有些擔心的看了袁尚一眼,袁尚回她一個眼神,讓她放心。

     不想此時袁尚還瞥到齊夫人居然也有些擔心的神情看着自己。

    袁尚心中忽然敏感的感覺到這個女人的内心,想來自己這英俊倜傥的外表,讓齊夫人有些心中逾越界限。

    不過此刻袁尚來不及多想,父帥考校行軍打仗的學問,自己得好好作答才行! 父子二人來在書房,進行談話。

    袁紹先是誇獎了袁尚一番,認為兒子能夠有雄心壯志,為家族争光,替父分憂,心是極好的。

    但同時,袁紹作為軍事統帥,大大小小的戰役經曆過不下百場,從年輕時讨伐十常侍,再到董卓進京後組織天下義兵勤王,被十八路諸侯奉為盟主。

    董卓被呂布殺死後,袁紹奪取韓馥地盤,自領冀州牧,此後又奪得青州、并州。

    192年初,袁紹親自領兵大戰公孫瓒,得猛将鞠義相助,大敗公孫瓒。

    初平四年(194年),袁紹進攻黑山起義軍,殺數萬人。

     如此戰功赫赫的袁紹并非庸才,相反乃是一位優秀的軍事統帥,隻是在後來的官渡之戰被許攸出賣才落得一敗塗地的下場。

    如果官渡之戰許攸沒有叛變,曹操最後必因自身糧草危機而敗給袁紹。

    當然戰争沒有“如果”,然而197年的袁紹幾乎從無戰争敗績,更是深谙兵法,而且正值壯年。

    由他來考校袁尚,算是綽綽有餘。

     袁紹此時也變得嚴肅起來,身為三軍統帥的他本就魁梧威嚴,問道:“吾兒可知行軍打仗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算是一道相對開放式的題目,但是命題極大,想以一言以蔽之頗有難度。

     袁尚卻也曾在最近幾個夜晚真的考慮過這個問題,于是便以謙虛且自信的語氣回禀道:“父帥在上,兒尚無曆練,因此答得不妥的地方,還請父帥教誨!” “吾兒但說無妨。

    ”袁紹很喜歡袁尚的态度,年輕人謙虛很重要,三國時期,如果敢在老子面前裝逼的兒子,八成得挨揍! 袁尚答曰:“兒以為行軍打仗的重要元素很多,其中以三點最為重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其一,軍紀嚴明,将士用命。

    《孫子兵法》曾雲:上下同欲者勝。

    戰場上軍令如山,令行禁止才能緻勝!此乃律勝也!昔者,父帥帶兵讨伐黑山賊首張燕,我軍以律法嚴明打擊烏合之衆,便是以齊敗亂。

    父帥一令可達軍士,而黑山賊内部山頭林立,軍令不一,固必被我軍擊潰! 其二,審時度勢,運籌帷幄!《孫子兵法》曾雲:以虞待不虞者勝。

    這要求軍事統帥在掌握軍事信息後進行臨場決斷,分析敵我雙方之态勢,以我軍之優勢克制敵軍之劣勢,從中獲取戰局勝勢!此乃計勝也!往日,父帥初戰公孫瓒時,公孫瓒仗着白馬義從,橫行霸道,逐漸形成驕兵之勢。

    後父帥命鞠義領兵,研究白馬義從之弱點,最終以刀盾為掩護,硬弩為殺招,反襲敵方,大破白馬義從! 其三,糧草充足,得道多助!《孟子》曾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叛之。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叛,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兒臣認為,出師有名,為天下蒼生,世家傾力相助,方有戰争之根基!糧草軍需兵械馬匹,乃戰之實也,多多益善!父帥當年為善首,第一個高舉反董卓旗幟,振臂一呼,天下響應!世家與寒門紛紛支持父帥,才有十八路諸侯以父帥為尊奉為盟主,對抗董卓之殘暴,呂布之骁勇。

    最終使得董卓大敗而逃,雖然董卓最終死在反複小人呂布之手,但是從軍事上擊敗他的卻是父帥!“ 袁尚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袁紹聽後精神抖擻,喜上眉梢,熱血沸騰,不禁伸出大拇指贊道:“吾兒乃麒麟之才也!” 喜歡吞噬天下之權謀三國請大家收藏:()吞噬天下之權謀三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