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沒錯!公子隻要把借據,從這個商賈手中買過來,由咱們自己上門催債。
實在不行,那公子也可以威逼利誘,讓那個商賈自己去催債。
”
胡公子猛拍大腿,縱聲奸笑:“哈哈哈...如此一來,李三郎将一夜之間傾家蕩産,淪為臭要飯。
哈哈...高!高哇!”
大笑過後,他起身眺望窗外,目光陰鸷:“李三郎,有本公子在,你甭想跟秦良玉好好成親。
”
...............
古話有雲:白露時節婚嫁月,春分男女簪花年。
說的是,中國人習慣在“春秋”兩季結婚。
古人還講究無媒不成婚,即便雙方兩情相悅,也會請媒人。
于是就在臘月二十二這天,家裡就來了一位身材肥碩、濃妝豔抹的媒婆。
一進門,媒婆嘴裡好像藏了隻小麻雀,叽叽喳喳個不停。
“哎喲喂!這都快日上三竿了,小伯爺還在吃早飯呐!”
“明兒小伯爺大婚,怎能光吃油條配豆漿,城南街老毛家的燒雞就很不錯,外焦裡嫩,味道倍兒香...”
李弘貞站起來簡單拱了拱手,随後瞥了老楊一眼,又坐回去幹飯。
老楊從袖子裡掏出紅封,給媒婆遞了過去。
“我家少爺的婚事,有勞您費心了,這是一點心意,還請收下。
”
媒婆象征性推了幾下,然後紅封就轉移到她手裡,捏一捏,稍稍掂量一下,就知道裡面裝着兩錢銀子。
對于打賞數目還算滿意,媒婆笑得愈加谄媚,臉上的脂粉走一步掉一路。
“诶!小伯爺,就迎親的事兒,老身有必要和您商量商量。
”
“但說無妨。
”
媒婆委婉說道:“咱和别家迎親不同,秦李兩家僅僅隔條小巷,花轎從秦家走到李家,幾步就沒了...”
古人講話都是“話到舌尖留半句”。
潛台詞無非想說:别省這個錢,花轎樂隊搞起來,老娘也好拿回扣。
幹媒婆這行,都和從事婚喪嫁娶的“下九流”利益捆綁。
想通此關鍵,李弘貞便問道:“那您有何高見?”
“婚姻大事一輩子就一次,馬虎不得。
依老身看呐,要請花轎樂隊,一路敲鑼打鼓,全城遊街,這才叫排面。
您覺得嘞?”
“大概要花多少錢?”
“不多不多,請四個轎夫一人五十文錢。
花轎五百文錢、樂隊、旗手,林林總總不過幾兩銀子。
”
“那成,就依你說的辦。
”
媒婆雖然貪财,但職業素養是杠杠滴。
她帶來的幫工從上到下張燈結彩,一個上午的功夫就把屋裡屋外弄得喜氣洋洋。
完事後,媒婆又從管家那裡領了個紅封,樂呵呵的去了隔壁秦家接着開工。
喜歡我的契約新娘秦良玉請大家收藏:()我的契約新娘秦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