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外來說的謠言,來自于明末高濂的《遵生八箋》,書中有這麼一段記載:番椒,從生,花白,果俨似秃筆頭。
微辣,色紅,甚可觀。
這段話的意思,隻是說有一種海外進口的番椒,味道比本土辣椒還辣,因為紅色極為鮮豔,所以被當做盆栽植物觀賞。
清國時期,在十全老賊的英明領導下,川貴的土苗人民窮得連地瓜和鹽巴都吃不起,饑不擇食就把紅辣椒拿來吃。
(出自《貴州通志·物産》:“海椒,俗名辣角,土苗用以代鹽”。
)
可能有人就要擡杠了,那《本草綱目》沒有關于辣椒的記載?這個怎麼解釋?
還是那句話,看曆史請抱着辯證的态度去看,“課本”裡的知識不一定是對的。
唐朝《千金方》、宋朝《普記方》,都有秦椒、川椒的記載。
還有後來的《花鏡》稱為辣茄,《藥性考》中稱為竦虎,《遵義府制》稱為海椒,《本草綱目》也叫辣茄。
請注意,前面提到的《遵生八箋》,成書于1591年。
而《本草綱目》在1578年完稿,也就是說,李時珍關于辣椒的記載,要比高濂早13年。
最後再列舉一條證據。
在20世紀70年代,我國植物學家在雲南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中,發現了野生辣椒。
其後,1993年在神農架也有發現野山椒。
鐵證如山在此,請不要再相信“清末民初”那幫滿嘴跑火車的專家,辣椒外來說的鬼話就是從他們的臭嘴裡蹦出來的。
這是一群對中華文化沒有任何自信的疑古派(洋奴派),甚至一度主張廢除漢字,才導緻近代“崇洋媚外”之風泛濫成災。
.............
就在李弘貞吃得正爽的時候,眼角餘光出現一道翩翩倩影。
最先映入視線的是一雙翹頭繡花鞋,還有被迪奧抄襲的馬面裙。
目光再往上移,那女子上身穿着明制的交襟漢服。
直到目光停留在女子臉上,腦海浮現過往的記憶。
那年那月那天,姐姐身披大紅嫁衣,進花轎前對他說:“三郎,大哥已經沒了,姐姐我也要出嫁了,以後這個家就隻有你和爹,你要好好讀書,好好孝順爹,要聽爹的話,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回過神來,李弘貞讷讷喚了一聲:“姐回來啦,過來坐。
”
李心月二十出頭,雖談不上傾城傾國,但漢服穿在她身上,氣質能豔壓大部分女明星。
不得不說,老祖宗的審美放到四百年後也不會過時。
與她同來的還有一個貼身丫鬟,懷裡抱着一隻大雁,身材微胖,長得有點像美顔過的賈玲。
她還有一個貴氣的名字,楊玉柔。
李心月抖了抖裙擺優雅坐下,也不立馬說話,而是像個老母親,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