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劉宏下葬以後,似乎萬事萬物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大量清流名士入朝為官,宦官集團再不複昔日的權勢。
每天都在宮中安心當值,然而這隻是外人看到的東西了。
但是十常侍怎麼可能甘心就這麼失去權力呢,于是他們趁着不需要當值的時間躲在密室中謀劃,結果還真的被他們想到了破局的辦法,那就是從何太後這裡下手。
為什麼東漢一直以來都有宦官政治呢?
起因就是女主當國。
偏偏大漢朝有女主臨朝的基因,西漢時代的呂後、窦太後就不說了;東漢時代和帝的皇後鄧氏,在和帝死後臨朝16年,以女主身份主持朝政。
當時政事紛繁,朝臣議政無法入宮,太後下達诏令又不能出宮。
因此,鄧氏不得不任用宦官,把國家的命運寄托于這些閹人身上,中常侍漸漸從四名增加到十名,最終增加到十二名;小黃門漸漸從十名增加到二十名。
之後曹操的祖父宦官曹騰擁立桓帝,宦官單超等為桓帝鏟除梁翼;宦官王甫等擁立靈帝,又鏟除窦武,都出過大力,因此宦官政治一直興旺不衰。
如今又是皇位交替的關鍵時期,張讓等人為了繼續掌控朝政,極力遊說何太後,不斷提起當初鄧太後的事迹,想要激起何太後的野心。
在張讓等人的不斷慫恿下,何太後的野心很快就被激起。
同時,士大夫們和何進的矛盾也在逐漸産生。
在士大夫們看來,何進一個屠戶憑什麼和他們這些清流名士一同掌握朝政呢?
于是乎,以袁紹為首的袁氏開始鼓動何進誅殺宦官,想要從中得利。
在袁紹等人的不斷遊說下,何進也覺得是該将所有的宦官全都誅殺。
于是主動入宮求見何太後,這還是自劉宏死後何進第一次入宮。
見到何太後之後,何進向何太後訴說了自己誅殺宦官的想法。
此時的何太後可是一點都不想誅殺宦官的,畢竟她想臨朝聽政的話還要依靠他們,于是說道:“由宦官來統領宮廷内禁,我大漢朝近四百年來都是如此,不可以輕易廢改。
而且先帝剛剛殡天,難道要讓我天天和那些世族出身的郎官們直接接觸嗎?”
何太後的話是有好幾層含義的,首先就是最直白的一種,現在劉宏剛死,她是不能和其他男人頻繁接觸的。
深層含義則是她是想要臨朝聽政的,畢竟如果她不臨朝聽政,而是深居後宮的話是不需要頻繁和其他男人接觸的。
最後則是最關鍵的一點,何太後專門強調了世族出身的郎官,其實就是在提點何進,咱們何家是屠戶出身,和那些世族出身的人終歸是不一樣的。
但是何進的腦子可遠不如何太後的腦子好用,因此他并沒有完全領會何太後的意思,在見到何太後拒絕自己的請求後便離開了。
離開之後,何進再次召集了自己的心腹來商議此事。
何進覺得既然太後不願意誅殺所有宦官,那就算了吧,自己隻需要随便找幾個冒頭反抗自己的殺了立威就行了,至于其他的中常侍、小黃門等就放過好了。
袁紹一聽這話當時就急了,你何進不殺宦官怎麼行呢?
于是袁紹拱手道:“宦官親近天子,出入号令容易專權,今天不全把它們給廢了,日後必定成為禍患啊。
”
其實袁紹也沒有完全說錯,要是将來劉辯想要取回權勢,勢必要依靠宦官,這不就和原來一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