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章 下西洋不賺錢?看我給你畫幾個圈!

首頁
    朱棣看着上面的一個小圈圈心中陷入了沉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結果你告訴我,朕的大明隻是世界上偏安一隅的地界。

     “豈有此理!” 朱棣忍不住發出了來自靈魂深處的憤怒。

     在他的認知裡面,大明是天朝上國,世界中心。

     可是…… 朱棣煩悶的喝了一口酒。

     不對。

     朱棣冷靜下來,下西洋的阻力并不僅僅在于花費巨大。

     還有一點,就是朝中大臣幾乎沒人支持。

     全是反對的聲音。

     朱棣整理了一下思路,開口道: “掌櫃的,大明以外的國家大多貧困,大明如果花費大力氣占領,首先考慮的就是比征伐漠北還要漫長的海上補給線。

    ” “而且就算最後打赢了,可能撈到的好處還沒有消耗的多,這又談何暴利?” 陳羽聽罷,點了點頭。

     中原很大。

     大到可以讓數萬萬人在這片土地上打幾千年。

     中原土地肥沃,待着也舒服。

     舒服到能視周邊國家都為蠻夷的地步。

     這就是為什麼華夏曆史上出現過很多強國,造船業也非常發達。

     卻沒有開啟大航海的主要原因。

     因為大多數人并沒有意識到海上的暴利,隻将眼界停留在中原。

     陳羽道:“财富獲取不一定要靠戰争來完成。

    ” 朱棣笑了:“不動手,難道等那些國家主動把财富拱手白送給我們?” 就像漠北,草地肥沃。

     上好的戰馬與肥美的牛羊,大多出自那片土地。

     朱棣可不認為馬哈木會主動将這些财富讓給大明。

     甚至漠北那些家夥,還會時不時的組織軍隊來擄掠大明财富。

     陳羽搖了搖頭,反問道:“老朱你知不知道強漢盛唐每年不惜耗費巨大兵力财力,也要控制西域的原因?” 朱棣一怔,絲綢之路? 此時并沒有這個概念。

     但朱棣想到了西域商路上最着名的貨物當屬絲綢。

     用絲綢之路命名,倒也沒問題。

     陳羽繼續道:“還不是因為賺錢,中原特色商品運送到國外,能賣出天價。

    ” “尤其是絲綢,在國外人那邊價值幾乎等同于黃金。

    ” 朱棣作為皇子又何嘗不知,絲綢之路能給國家财政帶來巨大好處。

     歎息一聲,沉聲說道: “隻可惜目前北元未滅,更西面篡奪西察合台汗國起家的帖木兒汗國雄踞西域,大明想要進行……絲綢之路談何容易。

    ” 絲綢之路并不好走。

     尤其是東段,基本上黃沙漫漫,又缺少水源。

     可為什麼漢唐要花費不菲的代價,來開拓這條路? 那必然是有利可圖。

     漢唐的帝王文治武功高,少不了巨額的财富收入。

     否則沒錢怎麼去建功立業? 陳羽笑着問道:“那麼既然有陸地絲綢之路,那麼為什麼不能進行海上絲綢之路?” 在元以前, 華夏的首都要麼靠近西北,要麼就在西北。

     中央政府可以直接就近從通過絲綢之路的商賈,收取高額稅收。

     要維持國家這種經濟的額外巨額收入,中央王朝就有負責商路暢通與安全的義務。

     所以,哪怕有高山大漠,沒有水路可通,甚至連飲用水都很缺少的情況下。

     華夏曆代王朝也要用屯田等方式來全力控制西域。

     包括後世所有人眼中的弱宋。

     那個時期由于西夏崛起,絲路被阻斷。

     但宋朝卻主動組織兵馬,曾幾次試圖打通西北絲路。

     每次都因太菜而失敗。

     因此被迫放棄西北絲路,轉而向海洋發展。

     反而使得海上絲路取代了陸上絲路。

     宋朝時期,漢人牢牢控制着海上絲綢之路東段的貿易主動權。

     南宋時期,海外貿易占到了财政收入的一半。

     朱棣拍案叫絕道:“對啊,陸地上可以賺錢,海上為什麼不可能賺錢。

    ” 他奉天靖難以來,心中一直有個要超越的目标。

     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他們的經曆出奇的相似。

     同樣是開國皇帝的非嫡長子;同樣行軍打仗能力極強;同樣得位不正;同樣背負上來殺戮親族的罵名。

     但是他們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