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我和小老孩子,上老邱家借盆,他給拿一個二盆,那老秋,給拿的時候,那盆幫子上就有?,哪?用扒焗子焗着,當時,他家有好的瓦盆,我說你給我們拿個好吧,那老邱說,這盆你别看上扒焗子了,沒事,我家都用好幾年了,都沒事。
老秋頭這麼說,我們就借了,借了,我和小老孩子擡着回來,還加小心了呢,等着我們都快走到這了,那盆沿嘩啦一聲,掉了,那盆就都掉地上了,摔的稀碎。
”
“那你們回來沒咋不說呀?”“沒說,那我馬大爺家,辦喜事,我說了,怕不好,我怕挨揍。
”
“這事扯不扯的?又從這冒出一個來。
”
“沒事沒事,趙大哥,打了沒事,不管什麼情況,隻要是給咱家辦喜事,打的盆打了碗,還是損壞的吃飯桌子,我都認賬。
四個盆就四個,我家有瓦盆,正好,有四五個呢,這麼的,趙大哥,你現在就領着這幾個小孩子,去俺家鍋台上看看,那鍋台上的幾個瓦盆,你們看那個給誰家合适,就給人家拿去,可别虧了人家啊。
”
打的盆子,安排完了,就剩下碰壞的兩個吃飯的小炕桌子了。
俺爹叫我拿屋裡看看,我趕快拿來,俺爹一看說那麼的吧,家軍,這兩個桌子,一個掉個橕子,一個掉個桌腿。
你上咱家那柳條子木頭垜上,找一根能做這桌橕子的,在找一骨碌木頭,能做桌子腿的,你找好了,你扛着兩個吃飯桌子,拿着你找的木頭,你去找木匠,咱一家子馬老五,你五爺去吧,你到他家找到他,你給他說,做了給他半拉工。
他做,他用木匠的锛子,锛锛,用刨子推推,用鋸拉個卯榫,一會兒,就做好了,做好你就扛回來,你看咱是借誰家的,你就直接送去吧。
俺爹說了,我就去了,我到五爺家找到他,沒用多大一會,就做好了,我就給送去了。
桌子的事安排明白了,晚上俺娘做飯了,鍋台上用的做飯的盆一個都沒有了。
俺娘笑了,說,這喜事辦的,做飯的幾個瓦盆全搭上了。
俺爹說,全搭上了,這就不錯了。
誰家辦事,借那麼多盆子碗,還不損失點。
沒有,咱們明天再去買呗。
買,買盆子。
晚上吃完飯了,俺家議論上了,我和弟弟說,這回買,不能再買瓦盆了,應該沒瓷盆了。
瓷盆好看,用着還不錯。
俺娘是老觀念,俺娘說,從老祖宗那傳過來的,一輩子一輩子都是用瓦盆子,瓦盆子,便宜,大瓦盆一塊五毛錢,二瓦盆子八九毛錢,小三瓦盆五毛錢。
要買一個洋瓷盆,能買幾個瓦盆。
俺爹說,咱沒錢,你二哥結婚,咱操辦那麼多酒席,人家随禮,咱才收八十六塊錢。
這錢是收了,說不定哪天誰家有紅白喜事,咱還得往外随呢。
還是先買幾個瓦盆湊合着用吧。
“買瓦盆,這都什麼年代了,咱家要買瓦盆,爹還是你去買吧。
我們可不上供銷社買那瓦盆,我們可怕人家笑話。
是吧,三哥。
”
“四弟弟說的對,按道理,咱家應該買瓷盆了,我二哥剛結婚,叫我二嫂做飯,咱還叫新媳婦用瓦盆做飯呀?那也不好看呀。
”我說了,我看看,俺爹沒有吱聲,俺娘也不吱聲。
我知道俺爹俺娘不舍得花錢。
我隻好笑笑。
說:哎呀,其實,用什麼盆子做飯都一樣吃。
嗨,我不管了,隊裡叫我當記工員,我得天天跟着隊裡幹活的人,去幹活,去記工啊。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第三天了,二嫂新婚回門走了,俺娘趕快上富民供銷社買盆子去了。
到供銷社要買瓦盆,人家供銷社售貨員說,供銷社有兩三年沒進瓦盆了。
現在老百姓做飯都買瓷盆了。
你要買瓦盆你就得上富錦東邊那三甲子屯瓦盆窯地去買。
我們以前進貨都是從那進的。
俺娘聽了供銷社幾年沒進瓦盆了。
心思這不白來一趟供銷社嗎?
沒有瓦盆了,沒買成,俺娘也想看看瓷盆了。
俺娘就叫售貨員拿幾個瓷盆看看,俺娘看了幾種瓷盆,俺娘也覺得瓷盆确實挺好,俺娘就挨個問人家,大的洋瓷盆多少錢,這小一點的洋瓷盆多少錢,這白的沒有花的洋瓷盆多少錢。
俺娘這一問,給人家售貨員問笑了,售貨員說,大嬸呀,這盆不叫洋瓷盆,叫瓷盆。
洋瓷盆是從外國進的,咱這盆是自己國家生産的。
人家一解釋,俺娘笑了,說俺也沒進過學堂,也不懂啊。
俺娘說不懂,人家售貨員分别把幾個樣子的瓷盆價格給俺娘說了一下。
大的四塊二毛錢,小個三塊六毛錢,這個是三塊五毛錢。
俺娘看了幾種盆,想買,沒買。
就是心疼錢,回來了。
晚上了,俺娘給我們說起白天去供銷社的買盆子的事來,還笑呢。
俺娘說,家軍,洋瓷盆改名了,叫瓷盆了。
你也不跟娘說。
俺娘說,我笑笑,我知道,俺娘沒上過學。
我趕快給俺解釋,我說娘,那不是改名,以前,舊社會,咱國家輕工業不發達,特别是晚清時期,輕工業幾乎沒有,就從外國進來一些物品,像布,叫洋布;火柴,叫洋火;點燈的油,叫洋油;鐵叉,叫洋叉;瓷盆,叫洋瓷盆,還有襪子,叫洋襪子。
現在咱國家這些都能生産了,就不帶洋字了。
“啊,三哥,是這樣啊。
”
第二天了,俺娘還想買瓦盆。
叫俺爹上三甲子屯了,俺爹到那瓦盆窯地一問,瓦盆有兩年多就不生産了,現在轉産了,生産磚了。
沒過幾天,俺娘說,家軍,娘思想落伍了,還是你上供銷社吧,到那買瓷盆去吧。
俺娘給我二十塊錢。
我說娘你多給我拿五塊錢,我到那,要是看到别的東西,我想買點呢。
我給娘說,實際我是想找李曉傑家去,借她家的自行車,騎着上富錦買去。
我考慮富錦百貨多,買盆能便宜。
我到李曉傑家,我說借自行車,李曉傑說哥,二哥結婚,怎麼不告訴我呢。
我說咱家苫房子你去了就行了吧。
走吧,願去,我上富錦買瓷盆去,你跟着去吧。
“好啊,這還夠意思。
”我們說着,騎着自行車就去富錦了。
到富錦,我叫李曉傑幫我選,我說選好了,吃飯點。
我們說着,笑着,挑選着盆子,一下子買了六個瓷盆,大小不一,盆裡都帶花,看着美極了。
回來晚上了,幾個小弟弟,搶着看盆子,大家都說好,說我會選。
俺爹給俺娘說,你看家軍買的這瓷盆有多好,時代f發展了,年輕人進步了,俺娘也笑着點頭,直說确實好看又實用。
從那之後,家裡做飯就用上了這些瓷盆。
隊裡的人看到俺家的瓷盆,都紛紛誇贊,還有人打聽是在哪買的。
俺娘也不再念叨瓦盆便宜了,反而跟旁人說瓷盆的好處。
後來,隊裡不少人家也跟着買了瓷盆。
日子一天天過去,俺依舊跟着隊裡幹活記工。
有一天,隊裡決定要搞個大豐收慶祝活動,需要借很多餐具。
俺想起自家辦喜事時借盆的經曆,主動提出幫忙去借。
這一次,大家借的大多是瓷盆,不再是瓦盆。
活動辦得熱熱鬧鬧,瓷盆也沒出啥差錯。
經過這件事,俺越發覺得買瓷盆是個正确的決定,時代在變,家裡的生活也在慢慢變好。
喜歡我就生活在那個時代請大家收藏:()我就生活在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