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俺爺爺正領着互助組的人給學強家種地呢,種紅小豆,刨埯的,點籽的,倆人一夥倆人一夥。
緊的種呀,這回地軟乎了,天老爺連着下了兩場小雨,要不這鹽堿地旱的硬邦邦的,可不好種呀。
天熱,下過雨的太陽,一樣都比往常更熱。
種了一會兒,人們就得停下來擦擦汗。
武軍擡頭擦汗呢,一回頭,看到地頭有三個人,三個人正往地裡走來。
武軍小聲說道:“村長,地頭兒來人了。
”
“來人了,在哪呢?”俺爺爺回頭往地頭望去,西面的太陽斜照着,陽光太足了,晃眼睛,看不清。
看不清,俺爺用手遮着太陽看也看不清。
來的三個人走走,有一個還彎下腰,像拾啥東西似的。
俺爺爺說道:來,來吧,看不清。
“好像是老陳大叔那互助組的人。
”學強說道。
大家都望着。
“哎,彎腰那個不是咱張隊長嗎?”武軍媳婦說道。
“啊,是隊長,張隊長?那兒,那兩個是誰呀?”俺爺問道。
“看不出來呀?”俺娘說道。
“哎,我看出來了,那個兒,走在中間那個呀?那不是上回來的工作隊的那小李子嗎?”武軍媳婦說道。
“哎,村長?”人走近了,張隊長喊上了。
喊着還揮着手。
“哎呀,張隊長喊上了。
”俺娘說道。
“我去看看去。
看他喊啥?來有啥事?”俺爺爺說着就去了,俺爺爺快走到跟前了。
張隊長說道:“村長,你們的互助組幹勁挺足呀。
,這大熱天的?”
“足?足,這不是你走的時候,叫組織起來,抓生産嗎?”俺爺爺說道。
“足?好啊,有新氣象呀。
村長,這回我又帶來新任務了?這回咱工作組,你看吧,這是小李子,又來個新隊員小趙。
”張隊長介紹道。
“啊,小李子,小趙,好?歡迎歡迎。
”俺爺說着就去給他們握手。
“小趙,這是咱馬樓的村長。
以後,你要落實新任務,你就得經常和村長打交道了。
”張隊長說道。
“新任務?啥新任務呀?”俺爺爺問道。
“新任務,就是學習呀,叫咱農民學文化呀,讓咱這互助組的人都學識字呀?。
”張隊長說道。
“農民學識字?奇事呀?天下奇事呀,農民還得識字?”爺爺聽到驚訝的問道。
“啊,村長,咱的互助組成立了,生産搞起來了。
這回呀,咱農民不能光要搞生産呀,還要學文化,學識字呀。
”小趙說道。
“學文化,學識字,好事兒。
那這可不是小事兒啊?那啥時候開始呀?”爺爺問道。
“村長,現在就開始了。
這不,我已經給你講的嗎?”小趙笑着說道。
“哎,别,别别别。
咱不往地裡走了,咱上地頭兒,上哪兒樹蔭底下,坐哪兒。
我不能光自己聽呀,我得喊我這互助組的人都來,都來一起聽聽,看你咋給我們講,都講啥,行吧?”爺爺說道。
“行,太行了,小趙,咋樣?咱從縣裡來的時候,我就給你說,咱這村長是個爽快人。
你來,村長指定能支持咱們的工作的。
”小李子說道。
“支持,支持,我現在就喊我們的人,哎,咱們刨埯的,種小豆的,你們來,先來歇一會兒,來聽聽,這又有新鮮事了。
”爺爺一喊,大家都往這跑。
大家都來了,武軍問道:“啥事,啥新鮮事兒?”
“啥事兒,你先别問,你先坐下。
你叫人家給咱講啊,張隊長,你說吧,你給大家說,學啥了,學啥文化,咋識字呀?”俺爺爺說道。
“好,我給大家說,給大家講呀。
我呀,前一段在這工作,是幫着大家搞互助組成立。
現在互助組成立完了,那一段工作就告一段落了。
今天來,我們的工作變了,是要搞”識字運動了。
啥叫識字運動呢?就是叫大家都來識字。
大家不是不識字嗎?武軍,學強,上次,咱在信用社貸款,人家叫你們倆簽字,你們不是不會嗎?這回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來了。
”
“我們女的還要學識字嗎?”武軍媳婦問道。
“女的不用,女的識啥字,你是個女的,你平常也不出門,要搞以前舊社會,女的就是在家揍點飯。
現在有共産黨了,說是新中國了,男女平等了,這才叫你出來幹點活。
是吧,隊長?”學強媳婦說道。
“哎,不對,不對。
我給你們說呀,我們工作隊這次來,是搞掃盲運動。
這掃盲運動是空前的,是史無前例的。
掃盲人人都參加,不分男女,不分老少。
女的,女的以前不出門,那以後就要常出門了。
那不識字也不行啊,是吧,小李子,小趙。
咱在縣裡這次學習别的地方是咋學識字的,那講課的老師,給咱們講的是哪了,是陝西的吧,也是兩個女的吧,因為不識字,還鬧出笑話了。
小趙你給大家講講,哎,村長,以後,小趙就是咱馬樓識字的老師了,他的文化可高了,高小畢業呀。
小趙你給大家講講吧,你講完就領着大家識兩個字,來個開門紅。
”張隊長說道,說着還給小趙遞個顔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呀,高小畢業,那高小是老高文化了吧?”武軍媳婦小聲說道。
“哎,咱大家别說話了,叫小趙,不對,應該稱趙老師。
那就叫趙老師給咱講,講啥了,是講故事還是講咋識字了?”爺爺說道。
“啊,村長,不能叫老師,我歲數小,還是叫我小趙吧。
再說了,我文化也不高。
我還沒上初中呢。
”小趙說道。
“哎,趙,隊長和村長叫你講呢,你快個講呀。
”小李子催道。
“啊,好,好好好。
我給大家講個小故事,故事是陝西的,陝西有個地方,興趕集呀,有這麼一天,各村的都來集市場上趕集。
這一天趕集的人,太多了,人山人海。
有這麼兩個女的,歲數呀,也就像這幾個阿姨似的,三四十歲吧。
平常呢,也是不出門,現在是新中國了,新社會了,這回也來趕集了,到了集上,看看這擺攤的,看看那賣啥的。
邊看邊往前走,忽然,看到對面來了兩三個人,手裡都拿着新買的麻花,她倆看了,想買了,問人家在哪買的?人家買麻花的一個人,就把身子一側,用胳膊往後一揮,诶。
這麼一比劃。
嘿,你猜怎麼的,人家這兩個女的,就往前走了,按照人家指的方向去了。
走不多遠,這兩位阿姨,就看見有一個地方,用炕席圍着,人呀,出出進進,有男的有女的,他倆心思,這就是賣麻花的地方,倆人一嘀咕,就跟着進去了,等着她倆進到裡邊了,一看,是幾個男的在那大小便呢。
她倆,啊的一聲,說這是茅房呀?人家男的說,你在外面沒看嗎?牆上寫着呢,這邊是男廁所,那邊才是女廁所呢。
結果,兩個阿姨都捂着嘴跑出來了。
弄得哭笑不得。
咋跑出來了,本來是找個賣麻花的地方?因為不識字,跟着人家走男廁所裡了。
”
小趙這一講,逗得大家呵呵大笑。
笑的俺娘,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