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一般的日報記者哪兒那麼容易有機會來京的?
兩人有搭沒搭的聊着天,越聊路連城越覺得眼前這少年不簡單。
眼前這個16歲的農村少年竟然能和他聊大棚種植和養殖。
“孫小哥,你怎麼了解到這些知識的?”路連城好奇道
“看書啊!”
“來一片?”孫林掏出幾片紅薯看了倆人一眼問了句
“謝謝,不用!”老爺子拒絕的擺擺手。
他這個位置的人并不缺吃食,也知道農民現在生活不容易,眼前這位小哥可能也就客氣下,他不能厚臉皮的答應。
“客氣啥!”
孫林還當這老頭不好意思呢直接走過去塞給他一塊,又給旁邊的屈民放了一塊。
“謝謝!”青年看了一眼旁邊的紅薯對着孫林道了聲謝。
“吃啊,别不好意思,這紅薯好吃!”
倆人剛還不好意思吃,這聽到孫林的話好奇的吃了一口。
脆!甜!
“這麼甜?”
路連城作為一個縣城的縣長,農業還是懂的,可什麼紅薯能有這種甜度?
“這是什麼品種?”連一直對外事不關心的屈民也好奇的問了句。
“品種我也不知道,别人種出來的,味道還成!”孫林開始滿嘴跑火車。
“畝産多少?”屈民又問道
“好像不高,不如以前的紅薯。
”孫林趕緊刹住車。
這事孫林真沒撒謊,他試驗過,空間的紅薯拿出來種植,不使用靈液根本發不了芽。
“可惜了,可惜了!”兩人聽說産量不高連連道可惜。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孫林躺在床上,分出一部分意識進了空間。
大棚裡種的水稻、棉花和油菜已經成熟,熟練的收割、去殼。
正準備用空間之力榨菜籽油,但發現一個尴尬的事,他身邊沒有裝菜籽油的容器。
隻能先把油菜籽先裝進儲物櫃,再把土地種滿紅薯,現在這年月還是種紅薯合适,畝産近萬斤可不是說說。
剛剛收獲的水稻畝産1500斤,分離稻殼得到1100多大米和不到400斤的稻殼。
這批大米顆顆晶瑩剔透、粒粒飽滿圓潤,這要是煮成米飯絕對香得很。
稻糠則成了十一頭豬的吃食,孫林又給多添了些兌了靈液的池水,一個月的成熟期還是太長,孫林準備加速催熟它們。
小雞仔也是,争取十來天就讓它們出欄。
根據孫林的觀察,靈液兌水種植農作物、喂養動物的話,靈液完全消耗不了,恢複速度完全超過消耗的速度。
而且根據加入靈液的分量不同,糧食的味道還有豬肉的品質也相差甚遠。
孫林決定以後分兩種情況種植,自己吃的就多加些靈液,速度快些,味道好些。
往外出售就賣那種靈液加入少些的,速度慢一些,但也不會慢多少,味道卻大不同于自己吃的。
這樣後面賣出去糧食和肉等物品也不會聯想到他。
油菜籽半畝不到收獲了500斤,棉花則收了不到600斤。
看着儲物櫃那潔白的棉花,孫林尋思着要不在四九城買幾套房?
可随即又想到,現在的房能過戶嗎?
喜歡四合院:帶着大棚在六零當采購員請大家收藏:()四合院:帶着大棚在六零當采購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