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家小吃鋪六月一日開業,迄今為止剛好一個月。
周大廚加入小吃鋪以後,黃麗就把訂餐業務分到隔壁間鋪子去了,幾人各自有負責的區域。
姚蓮花負責早點和稀飯這一部分,早上吃包子和稀飯的人多,兩個小姑娘就在早點攤前幹活。
陳大廚負責早上的面條、鹵肉和炒菜這一部分的生意,林母會幫忙打雜和收錢。
周大廚主要負責考察隊的一日三餐,上工以後就要熬一天的湯,炒肉菜和素菜,考察隊的隊員來了就能吃飯。
也不需要擔心有人能混進考察隊裡,因為考察隊都有工作服和銘牌,不會被人冒充。
當然,在這個世界上總是存在着一些不遵守規則的人。
也有顧客渾水摸魚,吃完飯趁大夥兒都忙就偷偷溜走。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大多數人還是淳樸的,這樣的情況還是是極少數的。
剛開業那幾天,夫妻兩個每天晚上還會興緻勃勃地數錢,拿着筆和紙計算每天的淨收入。
後來工作忙起來了,每天的收支大了,也就不計算每天的淨收入,隻把賬目算出來就行。
明天就要發工資了,夫妻兩個得把賬目計算出來。
鋪子是自家的,不要租金,之前裝修的成本也還沒算。
黃母的鹵肉秘方不要錢,但是她在這裡忙了一個月,也得開工資。
林宏明和黃麗兩個人在店裡忙活還沒算工資呢!
對了,還買了一台電冰櫃,花了兩千多塊錢。
商場用大卡車送電冰櫃回來那天,還引起了鎮上人的圍觀。
好多人為了來看這個稀罕貨,還特意來店裡買吃的,導緻那一天食材耗光,提前打烊。
夫妻倆拿着賬本算了又算,把錢點了又點,終于把賬目弄清楚了。
本月還剩一千六百六十塊。
林宏明拿着賬本翻來覆去的看,眼裡是不可置信,怎麼就剩這麼點了?我那麼大一筆錢呢?
黃麗癱在床上不願意動彈。
以前她每次看見銀行職員在數錢時還挺羨慕的,如今自己數了一次不由得感慨數錢這活兒也不輕松啊!
開業那天她還收到好幾個紅包,加起來有一千塊,其中娘家爸媽和大哥就給了五百塊。
當然,秦野給的兩千不在此内。
她打算隻留幾百塊現金,然後把錢全部存到銀行裡,家裡放太多現金總是不太安全。
林母躺在床上,今天罕見地沒有聽收音機,她在計算着店裡這個月的收入。
她雖然不識字,但是每天的營業額大概有多少她心裡還是有數的,這麼一算,她就開始口幹舌燥了。
這才一個月,一個月兩三千,十個月兩三萬萬,一年就是……一年是多少來着?三萬先加兩千再加兩千……
林母急的團團轉,哎喲,早知道當初上掃盲班就該認真學算術了,悔不當初啊!
林宏達和田小紅兩口子也在算賬。
剛開始那十多天的菜全是自家地裡種的,雞和鴨也是自家養的。
後來二十多天家裡就沒有那麼多菜了,找村裡人收購了些。
白菜在村裡收是每斤五分,茄子黃瓜西紅柿等菜收每斤七分,雞和鴨就給了兩塊五一斤,賣出去了每天就有十幾塊的收入,二十天就有三百塊錢。
這麼一算兩口子就激動了,這個月賣菜賣肉就有六百塊錢的收入。
雖然從下個月開始,每個月可能隻有三四百塊錢,但是和從前比起來依然是天差地别。
馬慧芳看着大哥天天往鎮上跑,剛開始她還對這事兒嗤之以鼻,直到林宏達去她娘家收了一次菜,當場結清了三十元的菜錢,她才開始眼紅。
三十塊錢呢!可以買好多吃的了!
二哥家的小吃鋪開業她也去了,生意雖然好,但是付的錢基本都是毛票,所以對她沖擊力并不大。
但是娘家賣菜給大哥,大哥付的可都是十元的大票子。
原本花錢摳摳搜搜的大嫂如今都大方起來了,給他家裡那兩個小的買了不少吃的穿的,她的心就不可避免的酸澀起來。
大哥口口聲聲說明海和明河是林家的男孫,是他最疼愛的侄子,可也沒見他給倆孩子給點錢。
真是漂亮話誰都會說,事不做!
吐槽完了林宏達,她又開始埋怨林宏明。
都是家裡的兄弟,憑什麼他就讓老大去收菜,不讓自己去?她也可以幹這些活啊,還是瞧不起女人啊!
不行,她不能就這樣幹等着,她得主動出擊。
其實林宏明也是因為她帶着兩個孩子,沒辦法幹這活兒,并不是瞧不起她。
要知道林宏達和田小紅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摸着黑去人菜地裡,蔬菜質量和重量都得一樣一樣的清點。
有時候下雨了,地裡全是淤泥,一腳踩進去,鞋陷進泥裡都拔不出來。
有的人家菜地邊沒有大公路,也隻能用人力背出來……
馬慧芳隻想着錢好掙,卻沒想到背後的艱辛。
不過,時間不會因為她的埋怨而停留,黃麗也不會因為她的埋怨就停下腳步,一切依然正常運轉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淩晨,林母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她沒睡一會兒,聽到屋外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一下子就翻身爬了起來,動作那個利索,直叫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