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芸換了關鍵詞——「阿瓢的作品」。
點進去一看。
一一張張畫作整齊排列在電腦頁面上,看着就非常的賞心悅目。
她點開仔細看。
從畫作中,可以看出阿瓢是印象派畫家,畫中的光和影色彩描繪非常之和諧,給人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
“啧啧,畫得真好。
”謝芸不吝啬的贊美。
怎麼說呢?這個風格似曾相識。
以及筆觸的走向也像是在哪裡見過。
謝芸瞟到了自己放在桌面上的畫,定睛一看,伸手把畫框拿過來,又看了一眼電腦上的畫。
如果她沒有看錯的話。
這些畫的風格和她畫确實有點像,但是比她的畫風成熟更多,也更加好看。
因此,她有些詫異,但是不多。
她喃喃自語道:“優秀的靈魂總是相似。
”
變相誇了自己。
嘿嘿!
謝芸将阿瓢的作品看了一遍,看完恨不得動手畫三百張出來。
當然,她還是忍住了,反手打開百度百科搜索阿瓢的個人介紹。
「阿瓢:九零後知名藝術家,其畫作充滿着溫暖治愈力量,受到不少年輕人的喜歡,也獲得過許多賽事的獎項。
」
「2018年5月,阿瓢作品《雛菊》大獲成功,順利走入大家的視野。
」
「阿瓢憑借着紮實出色的繪畫紅底,每一幅畫作都收到不少喜愛,獲得國内當代藝術獎,是當代青年藝術家的傑出代表之一」
「2021年10月,阿瓢的新作品陷入抄襲風波,受到不少網友的讨伐,選擇激流勇退,從此杳無音訊。
」
「阿瓢的長相性别年齡不詳。
」
看完阿瓢的經曆,謝芸心中生出唏噓。
如果單單從作品來看,她不認為阿瓢會是抄襲作品的人。
她大緻了解了“抄襲事件”的前因後果。
簡而言之,阿瓢參加了一個比賽,參賽作品一經曝光,發現已經有人提前發在社交媒體上。
從兩幅畫的細節來看,分明是阿瓢處理得更好。
可是網友們像是被下降頭,一個勁給阿瓢潑髒水,甚至捏造出一些莫須有的謠言。
沒多久之後,阿瓢就隐退了,那個被抄襲的畫者也沒有激起水花。
謝芸特地翻了那個畫者的其它作品。
不是她拉踩。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以阿瓢的繪畫紅底,以及構圖和色彩控制能力,真的不至于抄襲。
說不定單純是撞腦洞了呢?
畢竟,隻有這一幅畫相似而已。
謝芸倒是想認識這位阿瓢。
可惜啊!
這就是生不逢時,時不我待。
“算了算了,不管了。
”謝芸關閉頁面,不再管什麼阿不阿瓢,拿起手機刷視頻。
到了下午。
樸瓜瓜發了一堆照片在三人群聊中。
顧青川把每張照片看了個遍,然後再一張張保存下來。
緊接着,他把手機平闆電腦的壁紙,以及聊天背景都換成一家四口的照片。
每一張照片都不一樣。
一樣的畫面裡隻有他們。
穩穩的幸福,讓他很安心。
他看到樸瓜瓜的頭像,又覺得不能安心了。
那個頭像正是阿瓢的成名作《雛菊》。
這個攝影師哪裡都好,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