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覺夏讓賣花生的那人,幫她把花生放到馬車上,她看到旁邊正好有個書鋪,便把馬車停好,進了書店。
書鋪的小夥計問她買什麼。
她胡亂地應了一句,在書店裡逛了起來。
小夥計翻了翻白眼,便在她身後等着。
張覺夏翻了翻裡面的書,大多數的字,她都不怎麼認識。
她回頭問小夥計,“識字啟蒙要用哪本書?”
“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都可。
”
“有沒有風土人情的書。
”
“這本大周風物志就可以。
”
張覺夏接過小夥計遞過來的書,胡亂翻了翻,“我要一本三字經,加這本大周風物志,多少錢?”
“三兩銀子。
”
“多少?”
小夥計不耐煩了,“我剛剛不是說了嘛,三兩銀子。
大姐不是我說你,咱們書鋪可不是随便什麼人都能進的。
”
張覺夏隻是感慨古代的書價高,并沒有說不買,她瞪了小夥計一眼,“莫要狗眼看人低,不就是三兩銀子嘛,姑奶奶我有,給我包起來吧!”
小夥計見張覺夏不像是鬧着玩的,忙殷勤地給她包了起來。
她見小夥計包好了,就從身上拿出一塊銀子,故意在他面前晃了晃,“姑奶奶想明白了,有銀子也不買了。
鎮子上的書鋪可不止你一家,姑奶奶是來消費的,不是來受氣的。
”
她把銀子放好,氣勢十足地出了書鋪。
沒走幾步,還真是一個書鋪。
小夥計笑的很燦爛,熱情地接待了張覺夏。
張覺夏點名要買三字經和大周風物志,問多少銀子時,小夥計回答的也是三兩銀子。
“能不能便宜一些。
”
“客官這書就值這些銀子,不過,您今兒運氣好,我們掌櫃的剛交待過,一次買二本書的客官,可以送您一本書,不過,這書.......”
“送的何書?”
“都是些兵書。
說實話,這些書都是好書,隻是不太适合讀書人。
”
張覺夏随便拿起一本翻了翻,雖說認識的字不多,可多多少少也能順下來,覺得挺有意思的,如同孫子兵法似的,一計連着一計,就想着沒事的時候,打發時間也是可以的。
反正是白送的。
“就這一本了。
”
她付了三兩銀子,換了三本書,無奈地歎了一口氣,便駕着馬車去李記藥鋪接劉明達去了。
劉明達剛辦完事,和李宜東說着話,見張覺夏進了門,就小聲告訴李宜東,“我給你說的那事兒,你可記住了。
”
李宜東忙點頭應着。
劉明達的東西極少,隻有一個小包袱,他問張覺夏,“是你趕馬車,還是我來趕?”
“你又不認識路,還是我來吧!劉郎中,您一定要相信我,定要讓您安全到家的。
”
劉明達樂呵一笑,就坐上了馬車。
“買了不少的東西。
”
“這不是您去嗎?”
“倒是給你們添麻煩了。
”
“怎麼會呢,您上門服務,我們感謝還來不及呢。
”
一路上張覺夏都很穩,騾子也很聽話,張覺夏時不時地給它鼓氣。
馬車裡的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