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娴送的書至今擺在楊岚的書架上,擺成了一座青春友誼方尖碑,見證着夏娴對好朋友不離不棄的文化熏陶,但很遺憾,楊岚沒有一本是看完的,她甯可讀原版的《資治通鑒》。
高中時期,楊岚和夏娴一理一文,合稱K市一中的文理雙煞,聲名遠播,倆人從小到大各類獎狀加起來能把學校操場糊滿,而男生則在背地裡管她們叫文理雙花。
K市一中有重理輕文的傳統,通常都是學不會數理化的學生才會被分到文科去,所以K市一中的文科生就理所應當成了鄙視鍊的下遊。
然而,哪怕是最喜歡暗搓搓在内心搞鄙視鍊的楊岚同學,也從來不敢鄙視夏娴,因為沒人比她更懂夏娴的智商夏娴文理分科前是唯一一個總成績能跟楊岚争鋒的存在,甚至都讓楊岚産生了“鲶魚效應”,分科之後懈怠了不少。
夏娴選文科純粹是因為她喜歡對于這種堅持理想的行徑,楊岚從來都非常欣賞、由衷敬佩。
第0055章54
在楊岚心目中,夏娴是真正的“才女”。
在這個“才女”名号爛大街的時代,楊岚很不喜歡用這個詞來形容自己的閨蜜,因為這個稱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XX如”“XX梅”之流,像是在罵人,但楊岚窮盡自己的詞彙量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修飾詞。
夏娴小時候的人生目标是成為一名純文學作家,拯救中國現當代文學慘淡的現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楊岚每次聽她談論理想的時候都感覺特激情特熱血,跟她想成為一名純粹的理論物理學家如出一轍,一瞬間就讓她感受到了類似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的共鳴感,并且楊岚堅信夏娴有能力實現。
楊岚認為夏娴真的能成為一名作家,并不是因為夏娴讀過很多書,更不是因為她考上了L大中文系據夏娴所說,她在L大上的第一節堂課,教授就諱莫如深地來了句中文系不培養一流的作家。
楊岚對夏娴的崇拜,源自楊岚對夏娴的了解。
小學的時候兩個人一起看《哈利波特》,夏娴随手就能仿寫出“羅琳風”的同人,後來楊岚沉迷馬伯庸,夏娴又能給她寫篇“馬伯庸風”的段子告訴她沒什麼大不了,至于什麼“魯迅風”“錢鐘書風”之類的夏娴更是信手拈來,于是楊岚忍不住問夏娴能不能仿一仿匪我思存,結果夏娴呵呵一笑說她還沒形成屬于自己的文風,氣得楊岚一周沒理她。
然而,哪怕楊岚再怎麼不滿夏娴的鄙夷和狂妄,她都不得不承認,夏娴的智商、悟性、文學品位和對文字的駕馭能力不是自己能企及的。
楊岚遇到過很多神仙大佬,見識過真正的碾壓,所以從來不輕易使用“天賦”這個詞,但楊岚認為夏娴的天賦是“哥斯拉”級别的,這也是為什麼夏娴總是隔三差五貶低楊岚的心頭肉,楊岚依舊選擇跟她成為好友楊岚的内心總有一個聲音告訴她,别人不可以,但夏娴有資格。
所以,當楊岚看到夏娴在火車上掏出筆記本電腦,盤着腿飛快地敲着一篇爛大街的小說時,她有一種強烈的信仰崩塌的感覺就好像看到了維納斯在街頭賣藝。
“你不是說,你正經寫的小說隻發在《收獲》上嗎?”
“各位旅客,你們好!開往N市方向的T999次列車就要開車了,請您抓緊時間上車……”
“你說什麼?”楊岚的聲音被廣播淹沒,夏娴端起水杯喝了口水。
“你之前網站簽約成功了嗎?”楊岚幾乎都把這事兒給忘了。
“嗯。
”夏娴繼續面無表情地敲字。
“怎麼成功的?”楊岚好奇。
“大緻看了看榜文,學了學他們的風格。
”夏娴的目光沒在屏幕上移開。
“不是,你不是說看這些會破壞掉taste嗎?”楊岚震驚,“你居然還寫……”
“搞錢。
”夏娴言簡意赅地回了倆字。
楊岚瞠目結舌,想說什麼,又不知道說什麼好。
寫網文這事兒沒問題,搞錢也挺好,但這兩件事疊加在夏娴身上,楊岚就感覺特不是滋味兒。
楊岚一直認為,文字對于夏娴而言,就像日本武士道裡面的劍客和劍,二者互相尊敬,肝膽相照,你可以用你的劍切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