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朦胧,江霧如煙。
波光渺渺,白帆點點。
虎踞龍盤、山河險固的千古雄城,氣勢磅礴的靜靜伫立在大江之畔,冷看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白雲蒼狗,時空變幻。
六朝雲煙,明初風華,都在大夢大醒間。
即便是北軍樓船,千尋鐵索,也消磨不了金陵王氣,山川依舊枕寒流。
朱寅等人頭戴鬥笠,身披蓑衣,腳踏木屐,站在甲闆觀賞江景。
江水如咽,微雨如愁。
這次跟随朱寅來南京的,多了六個人。
岑秀冰、丁紅纓也一起來了。
岑秀冰是為了回家,幹脆和朱寅一起來南京,尋找在南京的家族商鋪,打算讓商号派人送自己回去。
很多土司家族都在南京有商鋪。
除了經營買賣,就是聯絡官員,打聽消息。
丁紅纓之所以來,純粹就是想來遊玩,看看大城池的繁華,開開眼界。
整天看海,她都膩了。
但她的理由卻冠冕堂皇:保護虎叔,這是義。
保護父親的救命恩人,這是孝。
保護少主,這是忠。
保護孩子,這是仁。
一刀在手,她就是十人敵的存在,當護衛豈不是再好不過?
這個理由實在太過強大,忠孝仁義四字她都占全了,丁火根怎麼反駁?隻能同意她來。
隻有一個要求:千萬不能任性,惹出事端!
就是被人調戲,也要忍着!
另外多出的四個人,是丁火根送給朱寅的水手,都是為人可靠的忠謹之人,用來幫朱寅行船。
一行共有十六人。
五匹馬,一條狗。
南京段以下的長江叫揚子江。
江面之上,秋風蕭瑟,已經涼意泠泠。
甯采薇左看右看,皺眉道:“碼頭呢?為何半天看不到碼頭?我們怎麼停船?”
“碼頭?”朱寅神色譏諷,“如今的大明南京,哪裡還有碼頭?至于停船麼,隻能随便靠岸抛錨,搭船橋上岸。
”
甯采薇不禁搖搖頭。
她曆史知識很一般。
卻知道明朝為何這麼幹。
這不是因噎廢食麼?太短視。
朱寅初見南京的好心情,頓時又有點不美麗了。
說來也是好笑。
此時的南京,百裡沿江,居然沒有一個碼頭!
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然而這就是事實,真沒有。
這也是為何,南京沒有碼頭文化。
南京本來是有碼頭的,而且還比較出名。
但是明初之後為了禁海,廢棄了南京碼頭,不許再建。
從六朝到唐宋以來的著名碼頭,比如長幹裡、燕子矶、幕府山等古碼頭,全部廢棄不用。
美其名曰:防備海盜倭寇。
就好像南京沒了碼頭,敵船就打不了南京。
這就造成了堂堂南京,沿江重鎮,居然沒有一座水運碼頭。
碼頭雲集的南京下關,還是幾百年後的事情了。
“江邊沒有碼頭,我們就幹脆駛入長江支流秦淮河,從秦淮河順着水門,直接入城,把船停在内秦淮。
”
熟悉曆史的朱寅早就有主意了。
幾個水手領命,揚帆繼續逆流而上,往河口而去。
随着船逆江而上,東邊江灣處,出現一個大船廠。
靠岸巨大的水坊之上,是幾個大字:兵部督辦新江口船廠。
這船廠規模很大,卻顯得很冷清。
看不到那種熱火朝天的船廠氣氛。
叮叮當當的聲音,斷斷續續的從船廠中傳出,很快就被江濤的聲音掩蓋。
很明顯,船廠裡工匠很少,造船任務少。
甯采薇有點感慨的低聲說道:“甯氏集團的江海造船廠,就在附近,我還去船廠視察過。
”
“四百多年的時光,就是大江也變窄了很多。
那個河西州,現在還是個江中小島。
”
“現在的長江,可真是深啊。
這處江面,平均水深估計有二十米。
”
“那當然,這裡能建大海船。
”朱寅指指大船廠說道,“知道著名的鄭和寶船嗎?主要就在這個新江口船廠建造的。
”
“明初幾十年,這沿江兩岸,船廠雲集啊。
”
甯采薇道:“如今造船廠這麼少啊,我就看到這個新江口船廠。
”
朱寅聞言,隻是默默點點頭,都懶得回答了。
答案,他自然知道的。
嘉靖三年徹底停罷海運,海漕完全廢止,海船廠皆廢棄。
于是,大明官方僅剩一個海船廠:新江口船廠。
可在明初,僅在南京,就有快船廠、馬船廠、龍江船廠等幾個大船廠,皆造海船。
當時的明朝,無論是造船技術還是造船規模,都是領先世界,莫與倫比。
可是如今,官方就剩一個新江口船廠能造海船,也是勉強維持,十年後也被廢棄。
此後,明朝官方再也沒有能造海船的船廠。
如此短視保守,難怪最後窮死,被滿清得了天下。
但凡有一支像樣的水師和海軍,有長江天險,有海貿之利,最差也能混個南北朝。
真是不冤。
兩刻鐘之後,沙船終于到了秦淮河口,但見進出秦淮河的船隻,已經很多了。
朱寅下令直接駛入秦淮河,也就是外秦淮。
一進入外秦淮,又變成了順流南下。
沒駛出數裡,就看見了一坐巍峨的城關,城門下河水滔滔。
這就是外城的水門,定淮門!
直接進入南京城的船,都是從揚子江進入外秦淮,然後從定淮門或者江東門進入外城。
再從三山門或者通濟門進入内城,行于内秦淮河。
南京有兩座水門可以行船進入内城。
就是三山門和通濟門。
内秦淮反倒有很多小碼頭。
隻要花銀子,随便就能找個地方停船。
為了觀賞更多的外秦淮風景,朱寅決定從更遠的通濟門進入内城。
此時,船剛剛從揚子江進入外秦淮河,前面就是進入外城的定淮門,附近河面舟楫如雲,十分擁擠。
和後世的收費站堵車差不多了。
外城郭是南京四重城牆最外面的城牆,周圍一百多裡,将孝陵所在的鐘山,都囊括在内。
朱寅看着高大的外城水門,不禁說道:
“真是…江勢天合,城門向水,落霞楚岸,夕露吳台。
”
水門關前,守城的士卒和稅吏,正在檢查一艘艘進城的船隻。
主要是查貨物和路引等通關文書。
可實際上,也就是收取城門稅、過閘稅。
按照制度,城門稅隻是抽取商稅。
可實際上,隻要進城,哪怕是條狗,城守和門吏也可以收稅。
至于大明律…那麼認真作甚?
沒有路引,按說也不可通關進城。
可明中後期法度廢弛,《大明律》、《大诰》中的許多條款形同虛設。
唯錢而已。
交錢,就是路引。
不交錢…或許你的路引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這種腐敗,反倒是方便了朱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