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 送别

首頁
    朱寅施施然進院,衆人頓時一起看過來。

     “額真回來了。

    ” “朱兄弟。

    ” 甯采薇神色玩味的給朱寅一個眼風,“你回來的正好,徐公子要走了。

    ” 朱寅道:“徐兄要回家?不是說,公子小白在外而安麼?” 徐小白有點尴尬,讪讪說道: “小白在外而安不假,可終究還是要回齊國啊,不然哪來桓公呢?” 朱寅咯咯一笑,“這登州就不就在齊國麼?你又要回哪去?” 徐小白很是無語,也不覺得這個頑笑有趣,隻能說道: “幸虧朱兄弟援手,兄弟我才能回到中原。

    可既已回歸中土,兄弟就要趕緊家去了。

    ” 他此時歸心似箭,眼見朱寅要在少保府住段日子,哪裡還能繼續等待? 再說少保府就是個空殼子,燈油蠟燭都沒有,竟連普通人家也不如。

    他是一夜也不想留。

     朱寅點頭:“家去吧,家去的好。

    此去南京,是要到濟甯坐船走運河吧?” “是。

    ”徐小白點頭,“算起來到濟甯最少十天,路上還不能下雨,這三伏天趕路,着實吃苦。

    ” “到了濟甯上船,一帆順風南下,那就輕舟數日過揚州,一覺醒來瓜州渡。

    ” 朱寅知道,接下來徐小白就要開口打秋風了。

     他也不急,好整以暇的在井邊坐下,伸着腦袋俯視井水。

     徐小白見朱寅沒有主動提錢的意思,隻好也坐下來,和朱寅一起伸頭照水。

     暮霭中的井水,就像房中很久未磨的銅鏡,昏昏沉沉的映照出兩顆腦袋。

     “絲絲涼意,井氣逼人。

    ”朱寅說道,“要是掉進去,也就爽快了。

    ” “涼快,就是爬不上來。

    ”徐小白道,“這戚家大院,少說也是百年老宅了,經曆好幾代人,天知道這井裡有沒有淹死過人。

    ” “我家在南京的國公府有兩百多年了,共有十二口井。

    你猜怎麼着?據說有七口井,淹死過人。

    ” “所以,我家雖然井不少,卻要派人去栖霞山的真珠泉、白乳泉用水車運水吃。

    ” “至于府中的井水,都是家奴下人、馬騾鷹犬吃的。

    ” “侯門井,古鎮橋,哪裡沒有命幾條。

    ” 說到這裡語氣一轉,“朱兄弟府上有多少口井?” 這就是試探了。

    門第越高、宅院越大的人家,一般井也越多。

     數月以來,他始終搞不清楚朱寅的身份來曆。

     隻覺得朱寅肯定出身不凡,很有來頭。

     但越相處,就越撲朔迷離,越是令人感到神秘。

     朱寅小臉上一片清幽,“我家沒有井,全部喝山泉。

    洗澡都用山泉。

    不過不需要人工運水。

    打開水閘,山泉自來。

    ” 徐小白一怔,沒有試探出什麼。

     他盯着朱寅頭上那對小小的角髻發了一會兒呆,終于不裝了。

     “朱兄。

    ”徐小白搓着手,拇指和食指撚動幾下,“小弟雖欲南歸,奈何囊中羞澀,沒有盤纏。

    ” 說完一臉期待的看着朱寅。

     含情脈脈。

     “徐兄何不早說?”朱寅愕然擡頭,“你我摯愛親朋,何分彼此?三五十兩的回家盤纏而已,值當什麼!” 三五十兩?徐小白笑容一僵,我說三五十兩了? 沒錯。

    要說路上盤纏,三五十兩白銀,足夠北京到杭州了。

     可問題是,他沒有路引,各處水陸通關,要花“買路錢”的。

     他是監生,本和秀才一樣出門不需路引,但需要證明監生功名的身份。

     可他身上監照、浮票、牙牌,一個都沒有。

     怎麼證明功名? 那麼他一路回南京,代替路引的“通行費”,就需要五六十兩! 最少要借一百兩,他才敢上路啊。

     “這個…朱兄,我沒有路引啊,要額外多花很多錢的…” 徐小白的語氣十分為難。

     朱寅這才恍然道:“原來如此!你看我都糊塗了!那句話怎麼說?哦,朋友有通财之義!” “你說吧,要多少!” 徐小白心頭一松,隻覺得眼前這張小臉十分可愛。

    笑逐顔開的說道:“最少一百兩!” “不對!”朱寅撥浪鼓般的搖頭,“數目不對!” “怎麼?”徐小白的笑容再次一僵,頓時緊張起來。

     卻見朱寅肅然道:“一百兩是你的盤纏和買路錢,可你一年多不回家,難不成能空手回去麼?” “起碼要置辦一身像樣的行頭,買些像樣的見面禮吧?總不能栖栖遑遑、凄凄慘慘的回去。

    ” “那家人能相信你的話?” “我給你二百兩!” 二百兩!徐小白神色一喜,一顆心被朱寅搞得七上八下,又被揉搓渾身通泰。

     “朱兄大義啊!”徐小白叉手行禮,“小弟真是銘感五内,我這就寫下字據…” 朱寅擺擺手,“寫什麼字據?你太見外了徐兄!二百兩白銀是不算少,可也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