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在叢林戰、遊擊戰中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比起遠征軍主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麥瑞爾突擊隊正式番号是美國陸軍第5307混合支隊,雖說是支隊編制,但人數卻有兩三千,美軍日後大名鼎鼎的遊騎兵特種部隊前身75步兵團就是這支部隊演變而來,現在能把他們掌握在手裡也是一支不錯的特戰力量。
自從曼德勒會戰結束後,史迪威就暫時将麥瑞爾突擊隊的指揮權交給了華夏遠征軍,而廖銘禹一開始就沒打算讓這支擅長叢林作戰的特戰隊回到美國佬的身邊。
“以我的名義給薩洛蒙德回信,贊揚他和他的同胞們在東南亞戰場上的表現,下一批補給已經在路上了,全是遠征軍最好的武器裝備,另外說明一下,他們的付出華夏人必将牢記于心。
”
漂亮話多說說又不會少一塊肉,再加上實打實的物資和待遇,相信能給對方留下不錯的好感,也能為将來的吸納奠定基礎。
廖銘禹深知那些中美州的拉丁裔在白人眼裡地位非常之低,要不然也不會将最累最難的活兒留給他們。
隻要給予平等的尊重和實在的物資,就能讓這些中美州人感恩戴德。
孟煩了掏出個小本一一記下,心裡卻在嘀咕,搞不懂鈞座幹嘛對那幫人如此上心。
對方充其量就一加強團的隊伍,戰鬥力或許挺強,但又不是自己人,而且數量也不算多,實在犯不着這樣啊。
隻是他不知道,在原時空裡,麥瑞爾突擊隊被盟軍派到了反攻緬甸的最前線,任務是潛入日軍後方配合華夏軍隊作戰,切斷敵軍的供應及交通線,以穿插、遊擊、破襲為主。
深入茫茫叢林的敵後區域,又缺乏補給和通訊,還要面對成倍于己的日軍包圍,一切都得靠自己,這樣任務可想而知是多麼兇險。
從1943年3月麥瑞爾突擊隊進入緬北開始,到1944年5月密支那戰役結束麥瑞爾突擊隊撤出,1年2個月時間裡,2900人的麥瑞爾突擊隊幾乎全軍覆沒。
期間,麥瑞爾支隊兩次被日軍重兵集團包圍,一次是被日軍第18師團包圍在緬甸瓦魯班地區,在華夏軍隊協助下突圍成功。
另一次是在密支那和日軍第56師團正面對決,麥支隊傷亡慘重,這也是麥瑞爾突擊隊在緬甸打的最後一戰,建制基本被打爛,活下來的士兵百不足一。
深入敵後面對日軍兩個師團的圍攻,能支撐一年多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不過現在這倆個日軍主力師團已經早早被華夏遠征軍給收拾了,廖銘禹也算是變相的為他們報了仇。
其實和華夏人一樣,兩個民族還是有很多的共同之處,大家都是在近代受到過西方殖民與壓迫,尊嚴與
不管怎麼講,這些來自異國的中美州士兵,為了别人的戰争全部客死他鄉,期間也是奮勇殺敵沒有一個臨陣逃脫,無論他們原本抱着怎樣的目的,都值得被尊重。
“老方那邊進展得怎麼樣?最近有什麼重要消息嗎?
廖銘禹揉了揉太陽穴舒緩一下神經,想着最近忙于應付仰光戰場,都沒顧得上伊洛瓦底省的戰況。
“目前日軍主力被困在江口三角洲的群島上,新軍三個師基本已經完成合圍,要是不派船艦支援,小鬼子甭想逃出去。
”孟煩了興奮的回答道。
要說緬甸南部主戰場上,就伊洛瓦底省那邊打得是相當出色,誰也沒想到原本不被看好的新軍愣是将小鬼子一路平推,差點趕進了大海裡喂魚。
不過這可這也得益于武器裝備和作戰體系的碾壓,新式步槍優先列裝新軍,空中支援同樣是優先級。
那邊除了鐵路線還有諸多水路河道方便運輸物資,後勤補給方便,較多的平原地形更能發揮出火力優勢。
但總得來說,新軍的表現還是讓人感到欣慰,眼下幾乎就差一步,困死最後那一萬多小鬼子也是時間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