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一十七章 事出有因

首頁
    廖銘禹不知道的是,因為仰光地區告急,日本人在緬甸占領區的領地即将喪失殆盡,這可早早驚動了大本營和那高高在上的“天皇陛下” 加上寺内壽一不遺餘力的宣揚華夏遠征軍威脅之甚,搞得日本内閣上下衆說紛纭,陰雲籠罩在所有人的心中。

     往小了講叫戰略區域性的失敗,往大了講就是對整個國運走向的影響。

     一個是國家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掠奪地,一個是國家最後一道門戶,仰光和琉球群島這兩個同樣嚴峻的戰場都面臨戰敗的風險,使得日軍高層很難在短時間内作出取舍。

     對于緬甸乃至東南亞日軍都是割舍不掉的情節,畢竟島國的資源有限,石油、橡膠、礦産等等都需要大規模進口,這裡可是他們掠奪戰争資源的重要之地。

     所以在一開始的仰光戰役中,大本營不惜調動本就不充裕的海軍艦隊前去支援。

     隻可惜過來的幾艘巡洋艦與驅逐艦到最後弄得兩沉三重傷的代價,無奈退出了戰鬥。

     原定讓大和号參加沖繩島戰役的計劃也在早些時間被搖擺不定的大本營擱置,以至于戰役結束後大和号都沒有得到明确指示。

     雖然琉球群島最終被美軍拿下,但仰光危機并沒有解除,最搞笑的是,寺内壽一的一番添油加醋倒苦水,成功讓大本營撸掉了他南方軍總司令的職務,提前換上了闆垣征四郎這個老鬼子。

     對于這位“九一八”事變的積極策劃者,相信也不用多做介紹,原曆史上他就是在二戰結束前不久被調到了日本南方軍任第7方面軍司令,在馬來亞、荷屬東印度指揮日軍作戰,同年9月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在新加坡率部向英軍投降。

     不過因為緬甸戰局失利,南方軍長期表現不佳,不光是寺内壽一,連同他在内的一大票南方軍高級軍官都換了人,而闆垣征四郎也被提前安排到了這個位置上。

     廖某人這隻小蝴蝶,在不知不覺間也改變了許多本該發生的事情。

     而闆垣征四郎在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準備緊急救援被困仰光的幾萬日軍士兵。

     在他看來緬甸已成飛地,死守意義不大,當務之急還是盡可能将剩下的部隊救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生力量轉而防守馬來西亞地區。

     所以派遣大和号為首的艦隊趕往新加坡成了重中之重。

     因為這次任務并不是自殺式攻擊,所以小日本還是給大和号配備了一些該有的護衛艦隊,其中包括“葛城号”中型航母,和兩艘輕型巡洋艦以及配套護衛驅逐艦。

     艦隊規模不算大,但這也是日本海軍本部能拿得出手的唯一底牌了,本來吳港裡還停了一艘同級别的“龍城号”航母,奈何現在根本沒有那麼多海軍航空兵,就連艦隊船員和油料補給也不夠,隻能退而求其次。

     殊不知,這支艦隊的行蹤早就被美軍發現,為了不打草驚蛇,美國佬隻派了一艘輕型巡洋艦遠遠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