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那張通道的照片,突然問道:“還記得隧道裡錄音機附近那道手印嗎?能提取到指紋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趙峰搖頭:“太模糊了,實驗室沒法比對。
不過那附近的灰塵被觸碰過的痕迹,應該不是很久之前留下的。
”
“也就是說,可能還有人近期進入過那條廢棄通道。
”葉維合上文件夾,神情更加凝重,“所有線索都指向同一個問題:這些人是如何消失的,或者說,他們被引向了哪裡。
”
與此同時,技術科傳來消息:錄音機内的聲音被進一步解析,技術員發現其中有一段被人為加密的内容。
加密數據的結構并不複雜,但卻用了很舊的編碼格式,像是上世紀末的一種加密工具。
“解開了部分内容。
”技術員說道,将一段文字投放在屏幕上。
‘不要相信看到的一切,他們并不是真實存在。
離開隧道的方法隻有一個:找到裂隙。
’
“裂隙?什麼意思?”趙峰皺眉,“這完全是在說胡話。
”
“也許我們在隧道裡看到的東西,也隻是某種表象。
”葉維說,“你還記得那種嗡嗡聲嗎?它可能是某種信号幹擾,但也可能是——”
他停頓了一下,像是在考慮如何表達:“某種我們未知的現象。
”
趙峰顯然對這種推測抱有疑慮,但也沒反駁。
他隻是默默點燃一支煙,深吸了一口。
根據地鐵技術員提供的信息,葉維決定重新核查失蹤乘客的資料。
他們發現,這七名乘客之間似乎并沒有明顯的關聯:年紀、職業、家庭背景各異。
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曾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内頻繁搭乘4号線。
“這不合理。
”趙峰低聲說道,“七個毫無交集的人,為何會在同一天、同一節車廂内消失?”
“或許他們的共同點并不是背景,而是某種經曆。
”葉維分析,“我們需要更詳細的資料,尤其是他們的行程軌迹和過往活動。
”
他撥通了城市監控中心的電話,請求調取過去三個月的監控記錄。
與此同時,趙峰則負責聯系失蹤者的家屬,詢問更詳細的信息。
幾個小時後,趙峰帶着新線索返回警局。
“有兩點發現。
”他将筆記本遞給葉維,“第一,失蹤者中有三人曾在失蹤前數周收到過一封匿名郵件,郵件内容全是亂碼,解碼後隻剩下一句話:‘你願意探尋真相嗎?’第二,這些人的手機定位記錄顯示,他們失蹤前的最後一次通話都在隧道附近。
”
葉維拿起筆記本,翻看那幾封郵件的截圖。
内容雖然簡單,但卻散發着詭異的氣息。
“發件地址查到了嗎?”
趙峰點頭:“是一個廢棄的服務器,無法追蹤來源。
不過郵件的發送時間非常集中,都在深夜3點到4點之間。
”
兩人決定再一次前往隧道,仔細勘察那條廢棄通道的盡頭。
這一次,地鐵公司主動提供了技術支持,派出一組工人和檢測設備同行。
進入隧道的過程依舊令人不适。
空氣中彌漫的潮濕氣息,以及不時傳來的低頻嗡嗡聲,讓人感到一陣陣頭皮發麻。
葉維手持測量儀器,沿着軌道緩慢前行。
當他們再一次進入廢棄通道時,發現上次未曾注意到的一處細節:牆壁上的某些磚塊顔色略顯不同,像是後來補上的。
“這裡可能藏着什麼。
”葉維指了指那塊區域,示意工人用工具撬開磚牆。
幾分鐘後,一扇暗門顯露出來。
門後是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面有幾張折疊椅和一些廢棄的設備,牆上挂着一張泛黃的地圖,标注着隧道的結構和一些額外的記号。
葉維走近地圖,發現其中一處标記旁寫着幾個字:“實驗入口——第72層。
”
趙峰愣住了:“這裡還有第72層?這不可能,地鐵隧道隻有兩層結構!”
“看起來,我們得繼續深入了。
”葉維說道,語氣中透着某種不容置疑的決心。
兩人将地圖拍照記錄,并帶走了一些設備上的數據模塊。
回到警局後,技術科發現,模塊中的文件記錄了大量實驗數據,涉及某種未知的頻率波段調試。
這些頻率,與隧道中的嗡嗡聲幾乎完全吻合。
“這些實驗的目的是什麼?”趙峰問。
“或許是某種空間實驗,甚至是……通往另一個維度的嘗試。
”葉維低聲說道,“我們之前找到的那封郵件,也許就是這個實驗的一部分。
”
随着線索的逐步揭開,案件開始展現出更加撲朔迷離的輪廓。
七名失蹤者的去向、隧道深處的實驗,還有那句意味深長的話——“裂隙”究竟通向何處?
“葉哥,我們接下來怎麼辦?”趙峰問。
“我們得找到真正的實驗入口。
”葉維說道,“如果那裡真的有第72層,我們必須弄清楚它隐藏着什麼。
”
喜歡警然是你請大家收藏:()警然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