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維站在辦公室的白闆前,圖案和編碼已經被投影放大。
他的眼神專注,腦海裡飛速運轉着可能的線索連接。
“這圖案像是某種标志,但不屬于任何我們已知的組織。
”林瑤坐在一旁,翻閱着數據庫裡的記錄,試圖找到匹配的線索。
趙強撓了撓頭:“我總覺得這編碼有些眼熟,但一時又想不起在哪兒見過。
”
張遠端着咖啡走進來,放下杯子:“說到編碼,我剛剛把這串數據輸入了幾個數據庫,但都沒有結果。
不過,這個格式倒是有點像國際物流系統中的某種特殊标記。
”
葉維擡起頭:“國際物流?難道他們的觸角已經延伸到海外?”
張遠點點頭:“可能性很大,尤其是他們交易的物資量級,單靠國内市場恐怕難以維持。
”
為了進一步調查,葉維聯系了海關部門,請求協助分析這串編碼可能涉及的物流網絡。
與此同時,他安排趙強和林瑤對近期港口出入的貨物清單進行排查,重點關注那些與上次行動中物資清單匹配的貨物。
幾小時後,海關部門傳來消息:這串編碼屬于一家海外物流公司的内部追蹤碼。
這家公司總部設在東南亞某國,主營跨境貨物運輸業務,而在國内也有分支機構。
葉維沉聲說道:“聯系東南亞那邊的執法部門,看看他們是否掌握這家公司的異常情況。
另外,林瑤,你負責聯系國内這家分支機構的負責人,我們需要盡快弄清楚他們的背景。
”
第二天上午,林瑤帶回了初步結果。
國内分支機構的負責人是一名名叫陳子健的商人,表面上經營正當的物流生意,但實際上,他的公司在多起走私案件中曾被提及,隻不過證據不足,警方未能對他立案。
“陳子健。
”葉維念了一遍這個名字,目光淩厲,“看來我們需要親自會一會這位商人。
”
當天下午,葉維和林瑤以客戶身份拜訪了陳子健的公司。
陳子健是個四十多歲的男人,身材中等,穿着得體,但眼神卻總帶着幾分精明與狡黠。
他熱情地接待了兩人,一邊端茶倒水,一邊大談公司業務如何規範、服務如何優質。
“陳總,你的公司确實做得很成功,”葉維微笑着說道,“我們正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