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7章 迎敵!

首頁
    徐階話鋒一起。

     内閣班房裡,氣氛頓時激變。

     楊博更是目光錯愕的看向了突然會對宣府發難的徐階。

     他心中除了疑惑,便是不悅。

     徐階對宣府發難,豈不就是對自己這個兵部尚書發難? 而徐階卻是渾然無視在場衆人的目光,反倒是扭頭看向了坐在内閣頭把交椅上的首輔。

     徐階沉着臉說:“嚴閣老,開年後宣府便有急遞入京,宣府總兵官馬芳希望朝廷能撥付錢糧以備今年禦邊之用。

    當時内閣的意思,便是按照往年規矩辦事,不必撥付這筆錢糧。

    但後來的事情,我等也都清楚……” 說完後,徐階的目光才淡淡的掃了一眼楊博。

     要不是你楊博給那個什麼宣府參将蘭永震出的主意,那人又如何能跑去找什麼大明财神爺和皇帝說情。

     徐階突然猛的一拍桌案。

     驚的在場衆人肩頭一震。

     而徐階卻是冷聲痛斥。

     “朝廷顧慮邊牆,還是撥了三十萬兩的錢糧軍需過去。

    可他馬芳這個宣府總兵官呢!” “還是往關外的蒙古人進來了,他馬芳拿到手的銀子到底用到哪裡去了!” “朝廷給的錢,是白給了?還是打水漂了?” 一番痛斥之後,徐階冷眼看向在場衆人。

     他冷哼一聲:“這一次不論俺達部的人幾時退出關外,宣府總兵官馬芳都罪責難逃!朝廷當下思量如何退兵,但事後必當追究其責,嚴懲不貸!” 衆目睽睽之下。

     徐階渾然一副殺氣騰騰興師問罪的模樣。

     楊博也是懵了。

     心中發急。

     當即開口。

     “宣府鎮邊牆千裡,朝廷這麼多年下來,對邊牆營造修繕實則有所怠慢,今年朝廷撥付錢糧,豈有一日而全其功的道理?” 說完。

     楊博看向了徐階:“還請徐閣老明鑒,此次俺達部四路大軍來犯,宣府鎮生生在邊牆下攔住了三路明攻敵軍。

    那一路沖進關内的敵軍,實則乃是藏匿行迹,趁虛而入。

    宣府面臨三路大軍來犯,如何能在千裡邊牆十足周全? 且如今居庸關兵力充實,隻要等宣府抽調部分兵力回援,前後合圍便可将這一路入關的敵軍就地剿滅。

    ” 這時候。

     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明面上,徐階問責宣府,是有道理的。

     畢竟朝廷開年後,就額外給了三十萬兩錢糧軍需,這個時候還能往蒙古人沖進來,那朝廷這個錢不是白給了? 但楊博的辯解同樣不虛。

     俺達部三路大軍正面進攻,宣府那邊看到這個架勢,那必然是全力精力都放在了邊牆外這三路敵軍身上。

     這個時候俺達部瞧準了機會,又冒出來一路兵馬鑽了宣府鎮邊牆上的空子沖了進來,那也是情有可原。

     千裡邊牆,宣府不過十萬兵馬。

     就算是排着隊,也不可能将整條邊牆都布滿人的。

     嚴嵩也是頭疼不已。

     好端端的,宣府在今年出了事。

     還是在朝廷給了錢糧之後出的事。

     其實在這個時候,嚴嵩也是傾向于徐階的,不管事後如何,宣府鎮和總兵官馬芳的問題都必須要追究的。

     嚴嵩想了下,緩聲開口:“邊鎮禦敵,乃是職責所在。

    出了事,不論事後結果如何,朝廷曆來也都是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功過不可相抵。

    ” 這話算是當着衆人的面,傾向于徐階了。

     徐階倒也沒有心生感激。

     因為這個時候,就該是這樣。

     楊博見嚴嵩這位首輔也這樣說了,隻能是面色郁郁的閉上嘴。

     宣府和馬芳結果如何,現在也隻能等蒙古人退走後再能再議了。

     不過楊博心中緊張之餘,卻還是生出了幾分盼望。

     若是馬芳和宣府能用兵周全,将那股沖進關内的敵軍圍剿了,便也是一份功勞。

    而若是還能在邊牆,将那三路敵軍給打出個巨大的戰損,那麼便是大功。

     到時候就算是功過不能相抵。

     可朝廷也不能真的就寒了宣府的軍心。

     而在場的定國公徐延德瞧着文官們這般争吵,也已經是習以為常。

     他在一旁淡淡開口:“當下不是過去,居庸關兵馬未動,關口自當無虞。

    不過京中也該防備這路沖進來的敵軍,會從别處越過燕山一帶的長城,沖進京師之地。

    ” 在他身邊的英國公張溶,則是立馬開口道:“我等在來内閣之前,是先去了西苑那邊。

    如今京城有京軍重兵把守,但城外卻無大軍防備,裕王殿下當下還在昌平書院,等天亮了,也該派了人過去将裕王殿下護送回城。

    ” 這話便是亮明了意思。

     勳貴們對居庸關和京師的安全,并不感到擔憂。

     而勳貴們也是先面見了皇帝,那張溶這話的意思,其實就是皇帝希望朝廷能快點派人将裕王給接過來。

     畢竟北京城當下有重兵把守,俺達部一路兵馬就算是沖到了順天府,對北京城也造成不了什麼危害。

     反倒是城外,少有重兵,裕王待在昌平才是真正的不安全。

     這話倒是讓在場衆人思路換了換。

     嚴嵩更是當即開口:“裕王關系社稷,千金之軀,不可怠慢,更不能使其留在城外!” 徐階雖然心中有些旁的想法。

     但這個時候,也必須順着嚴嵩的話說。

     他沉聲道:“也不要等天亮了,就現在東廠、錦衣衛再加上京營這邊,三處都派了人立即出城,将裕王護送回來!” 黃錦立馬站了起來:“咱家親自帶着人去昌平。

    ” 衆人看了過來。

     也沒人在這事上說什麼。

     嚴嵩則是抱起雙拳,朝着黃錦拱了拱手:“此事便要勞煩黃公公了。

    ” 黃錦臉上風波不驚,擺了擺手:“事不宜遲,咱家現在便去。

    閣老與諸位議完諸事,也要早些歇息,畢竟賊子還沒打進來。

    ” 說完。

     黃錦便在衆人注視下離開了。

     嚴嵩看了一眼在場的人。

     他臉上露出一抹笑容:“說來還是黃公公看的透徹,當下那蒙古賊子都還沒真的打進來,諸位也不必太過驚慌。

    當下也不用勞心勞力的守在這裡,還是早些回府歇息,朝廷當下也不能因為這事就不做旁的事情了。

     各地夏糧陸續收上來了,戶部也要盯着些,田賦不能有失,南邊和倭寇的戰事也不能停辦。

    我大明富有中原兩京一十三省,何懼這區區俺達部賊子?” 這時候。

     不論嚴嵩說的話如何,卻到底還是起了定心丸的作用。

     首輔能穩如泰山,不露驚慌,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