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0章 誰挖了我家祖墳!

首頁
    這等事情。

     胡宗憲當即解釋了起來:“東南沿海陸上倭寇清除隻需時日,但這些倭寇卻如瘡藓,眼看我朝無法獲利,必然會南下海外。

     “當下朝廷雖然能派出水師戰船沿途護衛商船,可随着我朝開海的消息傳至泰西諸國,往後恐怕海上商船必将日益增多,而我朝出海商船也會一日更比一日多,到時候水師不可能全數都派去護衛商船。

     “如此情形,那些逃向海外的倭寇及海盜,必然會去往更遠的海路上伺機洗劫往來商船。

    這等情形,必然會影響我朝開海與諸國通商。

     老夫思來想去,唯有在海路沿途海岸要地,屯駐兵馬,駐紮水師戰船,時時出海清剿海上倭寇及海盜,時常搗毀海寇在海上島嶼老巢,才能确保我朝對外海路太平!” 這是在解釋,他為何準備上疏的原因。

     目的就是為了确保大明對外通商的海路能夠太平,不被驅趕下海的倭寇和海盜們襲擾。

    而胡宗憲又小聲道:“自從老夫任職兵部,執掌東南五省平倭之事,加之潤物提請得到皇上準允開海,東南商賈們便時常請人拜訪老夫,希望朝廷能考慮到這事……” 嚴紹庭皺眉深思。

     但心中卻是生出笑意。

     這就是為了利益,大明朝的這些士紳商賈們,就能從固守中原王道,轉為對外開海拓展。

     如同胡宗憲所說。

     若是朝廷光清剿東南倭寇,而沒有自己推動老道長準允的嘉靖開海,這些士紳商賈恐怕還不會找到胡宗憲希望能推動這件事成形。

     而一切。

     都是為了利益。

     因為有了開海這件利益存在,所以這些士紳商賈可以放棄原來的所謂中原地大物博,而聯合起來希望胡宗憲這位兵部尚書能上疏,讓大明的兵馬走出去。

     讓大明走上對外殖民的路子? 雖然曆史證明殖民,并非可以萬年長存的政策。

     但對外走出去,卻同樣證明乃是讓國家強盛起來的不可或缺的法子。

     隻是短暫的思考後。

     嚴紹庭便當即說道:“讓朝廷兵馬出海屯駐要地,恐怕會讓朝中生出反對之聲吧。

    ” 一旁。

     徐渭低着頭,嘴角微微一笑。

     他可是知道,其實自家賓客是最為贊同讓大明的兵馬出海的。

     但顯然,此刻如此說,就是希望胡宗憲能将底牌亮出來。

     果然。

     胡宗憲當即便說道:“雖有反對,但屆時必然也會有更多人贊同此事。

    畢竟這是我朝與泰西諸國往來通商貿易,除了涉及地方海商的利益,更與我朝稅課密切相關,朝中官員自是分得清。

    ” 這就說明,胡宗憲已經和出身東南沿海的官員們,取得聯系并且已經配合起來了。

     他們要推動大明兵馬出海駐紮要地這件事。

     而現在。

     胡宗憲則是希望嚴家一系,能在朝中為這件事一同發聲。

     徐渭當即說道:“賓客,近來戶部那邊也有不少官員在說,自從朝廷開海,東南七處市舶司所收的稅銀比之過去可謂是每日都在成倍增長,為此他們還主動提請希望能擴大稅兵衙門的數量。

    ” 如今主管開海之後通商征稅的事情,就是由稅兵衙門掌握的,徐文璧則是總督此事。

     雖然朝廷還未曾有過明旨。

     但地方上和朝中官員,都已經開始以總督稱呼徐文璧。

     其實。

     嚴紹庭自然是清楚這件事情。

     畢竟,征稅的事情雖然是徐文璧在辦,但各處市舶司的稅課賬目,卻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收多少稅,什麼時候稅,找誰收,可都是自己定規矩的。

     随着徐渭開口說話後。

     嚴紹庭這才開口道:“既然如此,屆時大司馬上疏奏請廷議時,我自當會為此出聲。

    ” 得到了嚴紹庭準确的答複。

     胡宗憲當即面露笑容:“如此,今日回城我便準備此事,待今年朝廷封衙前朝中會議,便提出此事。

    ” 嚴紹庭點點頭。

     “大司馬放心,彼時戶部這邊也是要将今歲開海後的各項賬目,呈奏皇上和朝廷知曉。

    ” 這就是要拿具體數據,為胡宗憲提供理論支持的意思。

     胡宗憲面上笑容更盛。

     兩人又是一陣讨論。

     除了要繼續讓軍需這邊為東南平倭一事提供軍械之外,就是水師那邊繼續加快建造新船的事情。

     等中午胡宗憲留在書院用過飯後,才心滿意足的離開,返回京師。

     嚴紹庭自然也為這件事情,開始忙活了起來。

     臨近年關,雖說朝廷的各項事情,都會漸漸停下來,但朝廷在嘉靖四十一年的總結卻需要操辦起來了。

     這一年大明朝的各項業績,也需要讓皇帝和朝廷掌握情況。

     而在朝中開始為了年終會議開始忙碌,民間百姓們準備着年關過節東西的時候。

     順天府懷柔縣。

     這個距離京師不過百裡,坐落在昌平東邊的小縣,亦是處于年關的氣氛之中。

     但在懷柔縣和昌平交界處的大楊山南麓,有一南麓禅院,在這年關之際,卻是嘈雜不已。

     禅院外。

     這幾日人群密集。

     這些人都是來自附近東官莊的。

     而這東官莊說是莊子,但其中人丁卻有不下四千人,近千戶。

     莊子裡有南北長街,街東屬懷柔縣,街西屬于昌平。

     這也是昌平唯一沒有投入治理的地區。

     蓋是因為,此地如其名,莊子上皆為一姓人家,曆史可以追溯至前唐、前宋。

     莊子上的人都姓楊。

     在前唐便出了好些進士,世代為官,在前宋更是出過一位宰輔人物。

     正是因此。

     這東官莊才會在大明,被一分為二。

     其目的自不必說。

     就是為了能削弱其影響力。

     然而最近。

     東官莊的百姓卻都圍在了這南麓禅院外。

     今日一如既往的,莊子上的百姓們早早的就圍在了禅院周圍。

     一名身穿皂服的男子,從人群中走了出來。

     禅門下,護寺僧人手持長棍,面色緊張。

     而那東官莊的楊家男子,卻是面不改色,甚至在看向僧門下的人後,臉上淡淡一笑。

     旋即。

     男子重重跪在地上。

     “不肖子孫愧對列祖列宗!” “究竟是誰人,竟然挖了我家祖墳!” “楊某不才,定要為列祖列宗讨回公道!” ………… 月票月票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