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4章 徐階也要攪風攪雨了

首頁
    嚴府。

     小夫妻兩在得到李時珍的保證之後,終于是齊齊的松了一口氣。

     既然不是他們夫妻兩人的問題。

     那就是時機未到。

     老嚴頭想要老嚴家四世同堂的希望,也就能繼續進行下去,隻不過是時間問題。

     而按照李時珍的說法。

     其實晚一些更好。

     畢竟子嗣綿延一事,還是得要有個好的身子骨。

     除了給嚴紹庭開了一個安神的方子外,李時珍對陸文燕的叮囑就是當下一切都不需要改變,繼續保持就好。

     這在嚴紹庭看來,就是要讓大妹子繼續做事,借以鍛煉身體。

     陸文燕心滿意足的揚長而去。

     大概是因為心頭那塊陰雲消散,如今這位已有诰命在身的老嚴家當家少夫人,竟然是罕見的要自己親自動手做幾道菜,用以款待李太醫。

     而嚴紹庭則是陪着李時珍,趁着等待老嚴頭下衙回家的時辰,閑聊了起來。

     “賓客的意思,是想要在昌平書院開一門醫術課?” 品着茶,李時珍笑着詢問了起來、 對于嚴家今日所表現出來的态度,李時珍很是滿意。

     所謂醫者。

     除了望聞問切病人病症,也能看一個人的秉性。

     至少在李時珍看來,今日把過脈的這個嚴府年輕人,是個秉性純良的。

     更不要說,對方提出來的這個建議了。

     嚴紹庭點點頭:“先生有所不知,昌平書院尚未建設之初,本意便是為了能讓昌平百姓子弟日後能有一門安家度日的手藝。

    隻是時運所緻,得聶老先生三人垂青,書院才有了聖賢經學課業。

    隻不過,書院設立之初的本意,卻從未更改過。

    ” 李時珍面帶疑惑:“隻是這醫道……” “先生之慮,晚輩明白。

    醫道浩瀚,非自幼學習不可成才,醫理藥理更是有無數前人積攢,非有天賦者難以進學。

    ” 嚴紹庭緩緩說出李時珍的顧慮。

     但他想要的卻是另一回事。

     既然這一次老嚴頭能讓胡宗憲出面,将李時珍給請到京師,自己豈能這麼輕易就讓李時珍這等人物離開? 怎麼也得給老李留在昌平,為其養老送終。

     自己可是相當敬老愛幼的! 李時珍笑着點頭:“賓客所思,欲為昌平子弟多些手藝,自是功德無量。

    而如今昌平,老朽入京之際,也多有耳聞,此地于賓客之手,已成首善之地,民風淳樸。

    老朽非是藏拙不願傾囊相授,而是醫道如賓客所言,艱難無比。

    ” 其實。

     若不是自己對昌平有所耳聞,光是胡宗憲的邀請,自己就當真願意給前頭那麼些年被天下人唾棄的嚴黨看病? 嚴紹庭卻是伸出雙手,在面前畫了一個圈。

     “先生有所不知,晚輩想要在昌平書院開的醫術,非是先生所想的那些,而是另一種方式和效果。

    ” 在知道李時珍要進京之後,嚴紹庭就專門去太醫院逛了一圈。

     然後才知道。

     所謂外科手術,所謂的解刨醫治,當下就有一套已經成熟的理論和工具。

     類似于後世的手術鉗、手術刀之類的東西,更是琳琅滿目(有出土可自行查找)。

     在李時珍疑惑而又好奇的目光中。

     嚴紹庭笑着說:“晚輩所想的,是先生能否在昌平書院,授業醫道之急救與外傷之術。

    ” 随着他這話一出口。

     李時珍也果然是醫道聖手,當即挑眉道:“賓客要用于軍陣之上?” 見李時珍立馬就能反應過來。

     嚴紹庭當即拱手回答:“确實如先生所言,晚輩是想要整理出一套可行之法,能用于軍陣急救。

    諸如将士四肢外傷,以及體表傷口,能快速止血縫合并加以消毒防止發炎化膿。

    ” 其實戰場上的傷亡,更多的都是戰争之後産生的。

     戰場上,立時死亡的将士隻是少數。

     大多數人都是因為受了傷而無法得到充分醫治,在戰争結束後因為種種原因而一步步走向死亡。

     即便不死。

     可能也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傷口而落下殘疾。

     隻是不經意間,他卻是将一個個新鮮的名詞脫口而出。

     李時珍眼神中,更是漸漸多了幾分重視。

     他更是心中驚歎,自己這一趟回京,看來還有更大的驚喜。

     而這個驚喜,竟然就是眼前這個年輕人! 李時珍也幾乎是下意識的脫口而出:“好!敢問賓客,何為發炎?又何為消毒?” 嚴紹庭愣了一下。

     自己剛将這些都說出來了? 随後。

     他便立馬用上了萬金油的理由。

     “隻是晚輩在朝為官,因為還兼辦和歐邏巴諸國往來貿易的事情,因此與諸國商賈往來也多了些,這些都是從他們那裡聽聞得來。

    ” 尋了一個由頭。

     嚴紹庭繼續道:“所謂發炎,其實就是體表出現傷口,會因為空氣中某些我們看不見的病種而導緻傷口生變,發炎繼而化膿。

    所以,需要用一些藥物對病患所處區域以及傷口消毒,防止發炎化膿。

    ” 經過嚴紹庭的解釋,李時珍當即就明白了過來。

     “原來歐邏巴諸國也已知曉,這空氣之中也有病種。

    倒是這發炎的說法卻是頭一次聽,想來就是我中原醫道在傷患之處流膿前的說法了。

    ” 嚴紹庭卻是一愣。

     怎麼聽着李時珍這話,空氣中的病菌問題,中醫早就知道了? 見嚴紹庭面露詫異。

     李時珍笑着說道:“知道是一回事,但卻不知究竟是為何物,也不知該如何應對,這才是難處。

    ” 從古至今,醫道上多少遺憾。

     李時珍輕歎一聲,無奈的搖搖頭。

     随後他才看向嚴紹庭,重新露出笑容。

     “不過賓客能有此心,要在昌平書院開設醫道急救之術,倒是好事!” 說到此處。

     李時珍沉吟了片刻,方才開口道:“若是賓客有意,老朽倒也願意教授願學之人,隻盼能讓這世間少些病痛。

    ” 這是同意了? 嚴紹庭滿臉笑容:“先生能同意,那感情好!我與諸多外商往來,知曉消毒可用那反複蒸餾出的高度酒,也知有一物名為放大鏡可讓人窺探過去不可見之物。

    若是先生願意留在昌平書院,教授天下願學之人,晚輩必将全力以赴,隻為天下人能少些病痛!” 李時珍也沒想到,在聽到幾個新名詞之後。

     竟然真的有可以解決的辦法。

     高度酒是什麼? 放大鏡又是何物? 李時珍心中悄然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