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道長不同意。
那我下面的話就不說了。
萬壽宮大殿之上。
嚴紹庭臉色鄭重肅穆。
年輕人着一襲青袍,立于周遭紅袍老倌兒中間,顯得格外紮眼。
老倌兒們,自然是神色各不相同。
有人嗤之以鼻。
有人則是陷入深思。
高拱便是眉頭皺緊,顯露苦思冥想。
自己過去隻覺得,隻要整頓國家吏治,就能讓大明和百姓好起來。
但今日聽之嚴紹庭的這一番話。
似乎。
事情并不是這樣的。
賦役完欠。
一旦朝廷草草開整頓吏治之風,勢必會以此為首要目的。
那麼當真如此的話。
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億兆百姓,又會如何?
自己沒有想過。
高拱眼底閃過一絲慚愧。
不過。
他很快就冷眼看向在場的其他人。
自己沒有想過,這些人就更不可能想到了。
而對于皇帝來說。
嘉靖原本隻是想要看看,今年屢次給自己帶來意外之喜的嚴紹庭,這一次是否能在吏治也帶來同樣的意外之喜。
他同樣不認為,年紀輕輕的嚴紹庭,就真的能在吏治上有什麼建樹。
但嚴紹庭的發言。
卻讓他意外不已。
嚴紹庭并沒有一開始就說整頓吏治,應該如何如何做,也沒有說吏治整頓的具體措施。
反而是引經據典,最後将話題落在了整頓吏治,責在民生。
這就說明。
他是真的有在吏治上下了功夫的。
嘉靖當即開口道:“今日内閣、六部皆在此,朕可以允你,隻要整頓吏治之法合議無缺,萬般之法皆以考課田地複耕、開辟、招攬流民、立淳樸民風為首。
”
在得到老道長的許諾之後。
嚴紹庭這才躬身颔首,繼續開口。
“整頓吏治,首在考課之标準,過往朝廷考課任滿官員,皆以賦役完欠為核心。
臣以為,此舉大為不妥。
”
“一旦此次朝廷開整頓吏治,仍以此為準,臣為年少,卻能見屆時必定天下百姓哀哀。
”
“朝堂内外百官百衙,必當嚴賦役完欠,争相追繳賦役完欠。
”
“賦役完欠,皆取自于民,官吏為保政績,必将無底線壓榨百姓。
”
“屆時官吏必當以鎖拿、杖打、囚禁等各種手段,以此來強迫各納稅者及相關人,在規定的期限内完納賦役,直至墊賠。
”
“百官百衙,處心積慮設法杖并者将無不至,而民之椎膏折髓。
屆時定是嘗見披枷帶鎖相藉于道路,提攜保抱,逃竄于他境,形似失巢之鳥,苦如遊釡之魚。
身請為傭、妻鬻為妾以償者有之,家産盡絕待斃桎梏而無完者亦有之。
”
殿内,嚴紹庭語氣戚戚。
他說的并不是無的放矢。
一旦朝廷真的隻追求賦役完欠,來考核天下官吏。
這就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也是他對張居正對他的不滿。
在張居正開啟嚴苛的考成法之後。
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無數官吏陸續弄出了追比、酷比的事情。
如莒州連續幾任知州,采取了“風攪雪”、“打蘿拐”、“腦箍”等各種慘無人道的酷刑來追征。
潘公鎏比逋于演武場,用竹闆交雜而笞,名“風攪雪”判玺扣民足踝,名“打蘿拐”。
淫刑而墨飽箧,用谲逃去。
萬曆初,金溪劉子汾更為酷刑。
堂上用腦箍,其法以索束頭,二木如拳抵其,一絞則睛出寸餘,人立斃,以水漬之,良久始蘇。
同捕衙拶指,竹闆判以二皮鞭束為一,鞭臀比糧,日曆四衙,嘗各刑具,皮盡見肉,肉盡露骨,每驅逐出入,以重鐵索穿系于頭,手足并行,腥臭四撲,痛甚不能前者,官役以足促其瘡,以索頓項。
于是斃刑杖者,屍積城隍廟後,可築京觀。
民謠曰:八百冤魂朝上界,三千黎庶散他鄉。
是時冤死豈止八百。
入其境内,百裡無煙。
嚴紹庭卻繼續說道:“此亦隻是尋常年景,或會有之景象。
而若一旦地生災荒,官員依舊為賦役完欠而考課。
則必然會是舊額未完,新饷已催新征甫畢,舊逋又下,額内難緩,額外複急。
村無吠犬,尚敲催呼之門樹有啼鵑,盡灑鞭樸之血。
黃埃赤地,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常聞鬼哭。
”
哪怕老道長已經同意了要先民生為考,嚴紹庭依舊在着重複述着整頓吏治,若以賦役完欠為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很是不厭其煩的樣子。
嘉靖見狀,亦是擡手開口道:“朝廷若開整頓吏治,地方官無民生為先,而以賦役完欠先,嚴苛百姓者,斬!”
說完之後。
嘉靖目光幽幽的看向嚴紹庭。
朕都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你小子也該說正題了吧。
嚴紹庭擡頭看向老道長:“陛下會這樣降旨?”
嘉靖一瞪眼。
這小子竟然還懷疑自己。
他沉着臉道:“君無戲言!”
嚴紹庭拱手颔首,終于是開口道:“臣查太祖洪武皇帝伊始,至本朝《大明會典》等,請奏陛下,而今若開整頓吏治,有事四考課之。
“一考有司今後考課,必書農桑學校百業之績,田地複耕、開辟、招攬流民、立淳樸民風為首,違者降罰。
“二考凡六部都察院遇各章奏,或題奉明旨,或覆奏欽依,轉行各該衙門,具先酌量道裡遠近,事情緩急,立定程期,置立文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