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
”
“都察院歐陽必進,尚能任之,乃我嚴家兒女親家。
”
嚴嵩一個個的将朝中當下的格局說明。
而後看向嚴紹庭。
“如此,你可看明白了?”
嚴紹庭點點頭。
朝堂格局,其實已經很清楚了。
雖說朝堂之上,人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相互糾纏,可說到底還是有遠近之分的。
他開口道:“爺爺為國朝元輔,吏、戶二事,自不能指摘。
工部親近我家,都察院亦有歐陽親家在。
若是郭樸能上任吏部尚書,則我家亦可在吏事上有所言語。
”
見大孫子已經想明白。
嚴嵩便點頭,示意道:“你繼續說。
”
嚴紹庭嗯了聲:“但眼下東南浙江道平倭已到決戰時刻,有胡宗憲總督浙直,調兵遣将,前方又有戚繼光此等大将,今歲浙江必定倭患盡除。
“屆時東南便餘下福建、廣東一帶倭患,卻也有如俞大猷此等悍将坐鎮,隻需朝廷糧草供應不缺,也不過是幾年光景,我朝沿海倭患必然會被一掃而空。
“但浙江軍功在先,今歲又有安定浙江之功,胡宗憲可回京任職,兵部尚書一職,便頗為合适。
而胡宗憲入京,隻需尋得時機,便可助其入閣拜相,屆時任掌兵部事。
如此,我家在朝中便算是稍有穩固了,隻需日後不走錯路子,足可無虞。
”
這番話,也算是将嚴家前面的路子,給說明白了。
嚴嵩亦是點頭認同。
但卻又搖了搖頭。
在嚴紹庭的注視下。
嚴嵩開口道:“楊博執掌兵部多年,陛下喜之,隻是……”
嚴紹庭面露笑容。
隻是老嚴頭不喜歡楊博。
因為楊博和徐階走的近。
不過嚴嵩卻還是肯定道:“楊博知兵,也知用兵,胡汝貞入京,加兵部尚書,或許艱難。
而若要他入閣,恐怕爺爺也要上疏乞骸骨了。
”
嚴紹庭臉上笑容收斂。
這倒是個問題。
楊博用兵很是不錯,尤其是在九邊軍務上,過去屢次立功。
老道長很喜歡這個兵部尚書。
哪怕是楊博當初在家治喪,邊關起了兵事,也要急招征辟楊博擔任差事。
那要讓老胡進步,入掌兵部就成了一個麻煩事。
即便是胡宗憲回京,坐上了兵部尚書的位子,也難以入閣。
因為老嚴頭是他的老師。
就算老道長同意胡宗憲入閣,與老嚴頭一同料理國事。
但徐階那些人也定然不會同意。
且朝堂之上,還有不少人的經曆,比之胡宗憲更适合入閣拜相的。
嚴紹庭卻是目光一動,開口道:“既然如此,不如就讓徐閣老到時候主動讓步?讓出兵部尚書的位子來!”
嚴嵩看向大孫子,面露疑惑。
他想不到能有什麼法子。
嚴紹庭卻是笑着說道:“和袁炜的合作,可以進行。
吏部尚書的位子,也可以在廷議的時候推郭樸一把。
但春闱一事,孫兒卻不需要他們出力,孫兒自己解決。
這份人情,也不能如此輕巧就給了袁炜、郭樸二人。
”
他眼裡閃爍着光澤。
與其自己和嚴家欠袁炜、郭樸一個人情,不如讓他們欠自己一個人情。
至于明年壬戌科春闱會試?
自己隻取一個公平。
嚴家不做手腳,誰也别想在這件事上動手腳!
見大孫子貌似已經胸有成竹。
嚴嵩卻遲疑道:“那胡宗憲轉任兵部的事?”
嚴紹庭微微一笑:“爺爺放心,這件事徐閣老會幫我們的。
”
不等老嚴頭詢問詳細。
嚴紹庭又說道:“即便徐閣老不幫,他學生也會幫我們的。
”
嚴嵩愈發疑惑。
“他學生?”
此後幾日。
京師相較平靜。
隻是昌平書院,卻着實是火起來了。
随着聶豹、王畿、錢德洪三位老夫子入住昌平書院,即将開課授業的消息傳開。
京中無數學子,紛紛出城趕往昌平。
如此倒是讓昌平的美食街保存了下來。
徐渭亦是傳信入城,希望能在昌平建一座旅舍,以供日後前往昌平的學子入住。
這事,嚴紹庭全權交給徐渭去辦了。
而他則是留在京城裡,等待着各方消息,同時也抽了一點時間。
寫了一封信送往江南。
至南直隸蘇州府督糧道署。
而在京中。
各方事務也在徐徐推進,各種消息也都彙聚到了嚴紹庭手中。
諸如,徐閣老家中在太常寺當差的老大,經由吏部侍郎李春芳推舉,轉任順天知府。
又如,戶部将幾筆涉及軍需的訂單,安排給了昌平的幾座工廠。
再如,都察院左副都禦史、欽差兩淮鹽務事的鄢懋卿,即将帶着銀子入京了。
直到一日,内閣議事。
有都察院禦史上疏,彈劾翰林院的幾名清貴翰林。
聞聽消息的嚴紹庭,立馬從難得的空閑時光中抽出身來。
老高。
終于是出手了!
…………
月票推薦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