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9章 讓徐階顔面盡失的治學論(求訂閱)

首頁
    第191章讓徐階顔面盡失的治學論(求訂 第192章昌平經驗,天家父子(求訂閱) 書院廂房之中。

     呂芳臉上雖然挂着笑容。

     可是心中卻又有些為主子爺感到不忿。

     主子爺這麼多年,垂拱而治,宵衣旰食,國家權柄皆予群臣。

     可就算是這樣。

     主子爺想要出宮一趟,都得要悄悄的藏着身份。

     即便是抛頭露面。

     臣子們也隻能當做不曾看見,不能上前行臣子禮。

     一想到這。

     呂芳雙眼不禁漲紅了起來。

     而剛滿臉激動的吩咐完的嘉靖。

     卻是皺眉看向呂芳。

     隻是一眼。

     這位一輩子都在揣測人心的皇帝,便明白了身邊老奴的心思。

     嘉靖哼哼了一聲,撇了撇嘴。

     “哭什麼?” “今天高興的日子,還不快回宮中,将旨拟好送來!” 說罷。

     嘉靖看了一眼坐在眼前,卻始終有些怯弱的裕王。

     呂芳點了點頭,手背揉了揉雙眼,這才躬身告退。

     等呂芳走出廂房。

     外面已經是一團和氣。

     而衆人見到這位内廷大總管,也隻當沒看見。

     原本還準備今日回城後就要寫奏疏彈劾嚴紹庭的官員們,也沒了這個打算。

     既然聶豹三位老先生确定是要留在昌平書院。

     而昌平書院也是要對外招攬學子。

     便是有嚴紹庭最後那兩句話,大抵是要作為書院警訓,可他們這些人家的子弟,是缺榮華富貴、功名利祿的? 不過是年輕人想要更進一步而已。

     很合理。

     随着徐渭在一旁為衆人介紹起昌平其他可以遊玩的地方後,已經有不少人走出書院,三五成群的結伴遊走在昌平。

     亦有不少人是裝着心思,想要自己親眼看看如今的昌平。

     其中尤其以戶部尚書高燿為主。

     帶着一幫戶部的官員,悶頭就出了書院。

     他要好好算一算,如果昌平按照現在這樣的法子持續下去,朝廷能從昌平收繳多少賦稅。

     如果财稅激增。

     而昌平之法雖不能盡行于天下,但隻要其中有那麼一兩條是能推行到别處,朝廷和戶部也會因此财稅大增。

     亦有些不同于高燿的官員。

     則是抱着學習如何治民,而走出書院,想要一探究竟。

     畢竟京官再貴,到底還是不如地方官來的權勢重,哪怕是小小一介知縣,也可以說是封疆之吏,百裡侯。

     “昌平經驗?” 一名戶部的主事官,低聲念道了一句,歪頭側目看向正走在書院街上的尚書高燿。

     高燿點點頭:“可以說是昌平經驗,雖不能盡取,可隻要有其中一二可讓我戶部用于别處,必将為國庫開源無數!” 主事官嘴唇蠕動了兩下。

     衆人亦是目光各不相同。

     但人們卻已經反應過來。

     有着昌平經驗的嚴紹庭,或許真的不太可能和他們一樣了。

     不安一地,何以安天下。

     宰輔起于州縣。

     而有着昌平在手的嚴紹庭,将來的前途隻會是一片光明。

     當然前提是他不要做出什麼天怒人怨,惹得滿朝排擠的事情來。

     走出書院的人。

     多多少少都帶着一些各自的心思。

     而留在書院裡的人,便不剩多少了。

     内閣的幾人自然是都留在這裡的,六部、五寺也就隻有一個兵部尚書楊博是留在現場。

     隻不過不等楊博落座。

     嚴嵩便看向楊博。

     “兵部。

    ” 正要坐下的楊博,立馬站直:“嚴閣老。

    ” 嚴嵩看向高拱、袁炜以及拉着臉的徐階三人。

     最後他才說道:“昌平自建民壯隊,可否有違國朝律令?” 聽聞此言。

     楊博目光微微一晃。

     是那現今六百,一旦有事便可擴為三千的昌平民壯隊? 楊博細想了一下,便開口道:“并無不妥,鄉民為自保而建民壯隊,不曾有違律令。

    隻要昌平不私自藏匿甲胄、強弩、火器,其實兵部是願意看到此等事情的。

    ” 嚴嵩嗯了一聲,便收回視線。

     兵部自然是願意看到昌平民壯隊這樣的存在。

     這算是民間百姓自發操練,一旦朝廷需要,隻需要一紙調令就可以将這些人招募進軍中。

     便是民壯隊不同于軍中操練,到時候也不是普通征召的兵丁可以比拟的。

     嚴紹庭這邊則是和徐渭伺候着聶豹三位老夫子坐下。

     看了一眼問話兵部的老嚴頭,心中微微一笑。

     老爺子這是當着衆人的面,在給自己料理一些他認為可能會有隐患的問題。

     嚴嵩又問道:“昌平所行諸事,可有違背朝廷律令?田地、工廠,可有不合規矩的地方?” 說完之後,老嚴頭目光在周圍掃了一圈。

     沒看到戶部和吏部的人。

     高拱便看向在場幾人。

     而後開口道:“昌平無有侵占,能按時繳納夏秋兩稅,及各色雜課稅銀,百姓遵令徭役,便無不合規矩的地方。

    ” 說完之後。

     高拱目光深邃的看了一眼對面的嚴紹庭。

     昌平當下日見民風淳樸,而百姓富裕。

     這些事,能否照搬别處? 高拱心中多了無限的遐想,而有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