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4章 昌平誓死守衛京師(求訂閱)

首頁
    歲在辛酉,時維初秋。

     百官并群臣,聚于京師西北之昌平。

     秋風簌簌。

     沃野之間,一片寂靜。

     抱着小屁孩的裕王朱載坖,将懷中的孩子遞到了李妃手上,随後向着四周看了一眼,而後便湊到了袁炜身邊。

     袁炜有些意外,小聲開口:“殿……朱公子。

    ” 朱載坖點點頭,壓着聲音道:“袁閣老,昌平此法,可能行于天下?” 袁炜又是一愣。

     裕王對這件事感興趣? 而在夾山山坡紅薯地旁。

     在拿到剛剛傳來的消息後。

     嘉靖亦是問出了同樣的問題。

     陸繹一時頭大,喃喃道:“姐夫好像說過……這法子也就隻能行于昌平……” 說完之後,他便賊眉鼠眼一樣的向着四周亂瞅。

     嘉靖聽到此言,臉上露出一抹失望。

     不過想了一下。

     皇帝也就釋然了。

     一地百姓均之田地,一地共養,這樣的法子能在昌平,也僅僅隻是因為年初受災,大亂之後的順勢而為。

     天下? 皇帝的臉上多了幾分冷漠。

     目光再次看向山下,已經開始向着書院走去的人群。

     山下的人群。

     在陷入長久的沉默之後。

     便開始三五成群的小聲讨論了起來。

     這時候的讨論。

     已經無關那所謂的昌平大辯論。

     人們都在議論着昌平之法,能持續多久,又能否用于别地。

     嚴世蕃則是昂首挺胸,一派豪情壯志的攙扶着老嚴頭。

     聶豹、王畿、錢德洪三位心學門徒,士林大儒,已經悄無聲息的将嚴紹庭和徐渭兩位圍住。

     落在後面和高拱并肩而行的徐階,臉色一片冰冷。

     他的目光滿是複雜的看向與嚴紹庭走在一起,臉上始終帶着笑容的先生聶豹。

     敗了。

     這一遭。

     自己又敗了。

     雖然現在還沒有開始那所謂的辯論經學,但徐階卻很清楚。

     那一場隻存在于人們這幾日嘴裡的經學辯論,将不會再出現在現實裡。

     若說嚴紹庭在昌平,有治河修渠之功,已經是國朝少有的幹臣。

     那麼。

     當昌平一地田地均之,無分老幼,昌平百姓共養,再有昌平農約監督制約。

     嚴紹庭此刻已經是整個大明朝,獨一份的那個了。

     舉朝。

     再無第二人! “其實,今日已經不需要再有什麼辯論了。

    ” 走在前頭的聶豹,面露笑容,一團和氣的說了一句。

     在他身邊的王畿、錢德洪兩人,亦是認同的點頭。

     徐渭側目觀察着三位士林大佬的神色反應。

     心中暗自長出了一口氣。

     侍讀總算是渡過這關了。

     嚴紹庭卻是輕歎一聲:“晚輩不過是取巧罷了。

    若非今歲順天受災,若非陛下授命,若非百姓信任于我,何來今日昌平?” 就在前不久,最先挑出今日是昌平辯論,要與嚴紹庭比較一番陽明心學的王畿,眼裡竟然是帶着幾分慚愧。

     他連連搖頭:“老夫緻仕多年,遊于地方,從未見一地父母官,能如嚴侍讀此般,便是能有專心治河修渠,亦是少有,地方百姓必當感激涕零,歌功頌德。

    ” 一直不曾說話的錢德洪,亦是點了點頭。

     老夫子哼哼着說道:“若非今日我等踏足此地,如何能知此地已是人均田地,百姓共養,創立農約。

    而今我朝陛下,垂拱而治,習老莊術,效仿文景。

    此地有良臣,鄉野之風,猶如先古堯舜大同之治。

    ” 錢老夫子的話并沒有掩飾。

     跟在後面的人群,又是一陣寂靜無聲。

     人們的視線,落在三位老夫子和嚴紹庭的背影上。

     有些本欲在今日,親眼看到嚴紹庭名聲掃地的人,更是羞愧難掩于面。

     嚴紹庭更是連忙駐足,拱手彎腰。

     “緒山先生言重,晚輩萬不敢當。

    ” “昌平能有今日,全乃陛下聖明之功,若無陛下支持,晚輩如何能在昌平做成此事。

    ” 功勞是屬于皇帝的。

     自己最多也就是個苦勞罷了。

     貪天的功勞,自己這細胳膊細腿。

     扛不住。

     錢德洪目光閃爍。

     聶豹則是笑着開口道:“陛下聖明之功,若無你奉命做事,又豈能天成?功勞沒有,苦勞卻是實實在在的。

    ” 聽到這位算起來,自己該喊一聲師叔的聶老夫子開口。

     嚴紹庭立馬投去一個感激的眼神。

     他擡頭看向前方。

     衆人已經重回昌平外。

     嚴紹庭立馬轉口道:“諸位前輩同仁,還請入昌平一觀,若有不妥之處,還請多多斧正。

    ” 有了前面均田和農約的鋪墊。

     此刻大多數已經收起了要對嚴紹庭指教的心思了。

     更多的人,則是用好奇的目光,看向重建的昌平。

     這個時候。

     徐渭便再一次的充當起了解說員。

     “今歲災情之後,昌平有民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