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皇帝聖訓不可違!祖宗成法不可違!”
無形的交鋒,瞬間展開。
高拱左右看了看,而後才緩緩說道:“本官今日下衙,便往國子監去,交道明白。
至于兩京一十三省學府……還是要朝廷行文才是。
”
他如今兼着國子監祭酒的官職,如此說倒是無錯。
但這話,卻也是将徐階架了起來。
高翰文悄默默的擡頭看了一眼沉默不語的徐閣老,然後快速的低下頭。
許久之後。
徐階才開口道:“國朝二百年,太祖洪武皇帝聖訓,自當不可違……”
這話剛一說出口,不等徐階說完。
嚴嵩便看向袁炜,搶話道:“既然内閣意見一緻,無有争議,又是太祖洪武皇帝聖訓,這件事就交給禮部去辦吧,還要袁閣老辛苦,多加叮囑。
”
被點名的袁炜其實有些想要推辭。
但他是從禮部尚書位子進的内閣,如今在内閣也是兼管禮部差事。
天下學風的事情,都歸禮部管轄。
袁炜目光飛快的在徐階臉上掃過,而後才開口道:“謹遵嚴閣老之命。
”
内閣班房歸于寂靜。
高翰文見機,悄悄的退出班房。
國朝大佬們的暗中争鬥,可不是自己這細胳膊細腿能扛得動的。
退出班房,高翰文還順手将班房的門合上。
然後便走到門口那張屬于嚴紹庭的桌案前。
高翰文坐下之後,上下翻找了一陣子,終于是找到了嚴紹庭存放在這裡的幾樣茶。
取茶。
倒水。
……
而在嚴府巷裡。
當徐時行和王錫爵愣在原地。
不知如何開口的時候。
嚴紹庭輕咳一聲:“兩位同學。
”
徐時行和王錫爵卻是渾身一顫。
兩人連忙躬身。
“侍讀言重,學生不敢。
”
嚴紹庭微微一笑。
和那些被趕走的隻知聒噪的秀才生員相比,此刻還留在嚴府巷的舉人們,就顯得更容易理智一些。
這些人說到底,在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身份,已經不同于那些秀才生員。
舉人。
他們已經擁有了入仕為官的資格,在政治上是擁有官身的。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講。
他們受到科舉官場規矩調教的,時間也就更長更深一些。
而今天。
在接連被調教之後。
這些人,哪怕是真的不滿自己擔任明年壬戌科春闱會試主考官,這時候也不會不管不顧的指責。
嚴紹庭面上滿是笑容,眼神明睿的環視在場舉子們。
拿捏他們。
不過爾爾。
嚴紹庭開口道:“如此說來,本官業已知曉,諸位今日前來我嚴府,所為之事便是覺得本官不堪擔任明歲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春闱會試考官?”
到了此刻。
諸多在場舉人,已經面有戚戚。
嚴紹庭也不等候,緊接着就拱手朝于西苑方向。
“本官今日西苑奏對事畢,出宮而回。
”
“于家中,驚聞聖上旨意,百思而不解,惶恐難安重任。
”
“本官經學不及諸同學,才能不及朝堂諸公。
”
“本官惶惶,諸同學來嚴府之前,本官本欲以官卑為由,奏請内閣及西苑。
然本官細查本朝曆往春闱會試考官。
”
“本朝洪武四年,大明首屆春闱會試,考官乃是耆儒鮑恂、翰林學士宋濂。
”
“永樂四年,乃是翰林侍讀學士王逵、太子洗馬兼翰林編修楊溥。
”
“永樂七年,是翰林侍讀邬緝和詹事府左春坊左司直郎徐善述。
十年乃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讀楊士奇,詹事府右春坊右渝德兼翰林侍讀金幼孜。
”
“永樂十三年則是翰林修撰梁潛、王洪。
十六年是翰林侍讀曾棨、王英。
”
“本官本欲上奏請辭,然本朝曆代先君所點春闱會試考官,非皆比本官貴之。
而今日聖旨乃陛下明旨昭告朝野,本官若違,上請辭之,則為抗旨,乃大逆。
”
“本官難矣,望諸同學若有良策,定莫吝惜,萬望相告。
”
嚴府門前。
嚴紹庭面色鄭重,言辭灼灼,可謂是推心置腹。
說完之後,他更是拱手而禮。
随後便默默無聲的坐在椅子上。
嚴府巷亦是一片安靜。
而嚴紹庭這一手可以說是以退為進。
更是手握祖宗成法。
既然某人能開口閉口便是祖宗成法,自己自然也可以有樣學樣。
瞧着面前這些舉子們沉默不語,嚴紹庭心中生笑。
果然。
祖宗成法真好用!
見一衆舉子們閉口不言。
嚴紹庭卻是忽的站起身來。
在應天府府尹呂時中、北直隸提學官于業不解的注視下。
嚴紹庭面對一衆看向自己的舉子們。
他拱手面朝西苑長長一拜。
随後目光閃爍的看着舉子們。
“本官知曉,今日陛下聖意欽點,或被諸同學不滿。
”
“本官這就奏請面聖。
”
“便是大逆,觸怒聖上。
”
“本官也要辭了這壬戌科春闱會試考官一職!”
“諸同學不可阻攔,使我陷入不義之地!”
…………
月票推薦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