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0章 入閣再無阻攔(求訂閱)

首頁
    陸繹終究是沒弄明白,自家二姐夫為何突然要帶着一家子人出城去昌平。

     他更不明白,為什麼好端端的就要避災。

     但架不住嚴紹庭的執意。

     除了老嚴頭和嚴世蕃兩人還留在京中,嚴紹庭帶着陸大妹子和陸繹,以及兩家一大幫的親眷仆役,便風風火火的住進了昌平修建好的别院裡。

     别院就坐落在尚未建好的昌平書院所處的夾山最裡面,緊貼着山腳。

     出了别院,前面就是正在趕工建設的昌平書院。

     這一日。

     昨夜裡京師下了一場小雨,等到了白天,太陽升起,雨水便停了下來。

     空氣裡,帶着雨水過後的清香。

     微風拂動,從山間走過,撫平了人們夏日裡的燥熱情緒。

     山腳下有一汪清泉,是從山上引下來的。

     在山腳下彙聚成了一口活水潭,最後又流入前面的書院裡,最後流出書院,灌溉着山外的田地。

     在一排灌木遮擋的水潭後,陣陣莺莺燕燕的聲音傳來。

     嚴紹庭則是穿着半臂馬甲,和徐渭兩人赤腳坐在下遊的水潭邊,将雙腳泡在冰涼的泉水裡。

     幾個半大的小子亦是短袖短褲的裝扮,不時的将果子和茶水送到嚴紹庭的手中。

     順帶着,他們也能光吃果子就将肚子填的鼓鼓囊囊的。

     這是很劃算的交易。

     徐渭的手中握着一卷書,也不知道寫的是什麼,反正看着成色就知道是少有的孤本。

     不用想也知道,這是從嚴家弄來的。

     外人不知,嚴家的人卻知曉。

     嚴家金銀不多,唯典籍書畫古玩最多。

     抛開過去嚴黨奸佞的事情,嚴家可以說是如今大明朝最是興旺的心學核心人家。

     老嚴頭當年和心學大宗師王守仁,可以說是相交莫逆。

     隻是因為這些年嚴家的作為,人們選擇性的忽視了嚴家在儒家學問上的投入和地位。

     徐渭看着一名孩子,叽叽喳喳的腳下不穩,栽倒在水潭裡,然後濺起無數水,大笑着從水底站起來。

     他将手中的書卷小心翼翼的藏在了懷裡。

     随後徐渭側目看向一旁的嚴紹庭。

     “侍讀打算繼續在昌平待多久?” 嚴紹庭則是笑呵呵道:“最好是待到所有人都忘了我才好。

    ” 徐渭隻是笑笑,繼續說道:“京中各部司衙門軍需貪腐的事情,眼看着就快要結案了,屆時朝廷定然是要嚴懲不貸,一大批的官吏問斬流放,可是要空出來不少位子,侍讀難道不是要将軍需的差事抓在手上?” 嚴紹庭則是看向徐渭,笑着詢問道:“文清先生難道不知道,我已經被不少科道言官上奏彈劾,身上兼着的官職差事太多?” “能者多勞。

    ” “侍讀在朝能力卓衆,是有目共睹的,多擔些官職差事,陛下都不曾有所言語,些許科道言官的閑言碎語而已,上不了台面。

    ” 徐渭默默的笑着。

     他伸出雙手,放進冰涼的潭水裡,輕輕的撥開水面,推出層層水波漣漪。

     嚴紹庭搖了搖頭:“我是怕陛下這一次真的怒了,到時候血濺到我身上。

    ” 徐渭低聲道:“左右不過還是在規矩裡做事,這一次不殺人肯定是不成的。

    侍讀如今操勞昌平災後諸事,也是合情合理的。

    ” 嚴紹庭笑了兩聲。

     自己就是以要收尾昌平災後事,這才躲在這裡不回京的。

     蹬蹬蹬。

     這時候。

     陸繹握着幾份章本,腳步飛快的走了過來。

     他的身上還穿着錦衣衛的飛魚服,身上風塵仆仆的,顯然是剛從城裡趕過來。

     到了水邊,陸繹便将手中帶着的章本塞在了嚴紹庭懷裡,然後自己左扭扭右扭扭,就将渾身衣物脫下,隻穿着一件渎褲鑽進了池水裡。

     浸泡在冰涼的池水裡,陸繹頓時渾身舒暢的發出亂七八糟的叫聲來。

     趁着嚴紹庭低頭翻閱章本的時候。

     陸繹開口介紹道:“城裡已經亂了套,咱們手上的案子已經了結了,事情都交到了内閣和西苑。

    陛下震怒,降下旨意,凡是涉及軍需貪墨一案的,主犯皆斬,從犯流放安樂州從軍。

    ” 聞言之下,徐渭目光一晃。

     果然,軍需貪墨的案子,皇帝還是亮出了屠刀,将主犯們都砍了。

     而從犯流放的安樂州,并不算太遠,但卻地處遼東極北之地。

     東側是遼東女真各部,西側是關外遼河套蒙古各部的地盤,常年遭受襲擾。

     這些軍需貪墨案從犯流放到了安樂州,大抵也是活不了幾年的。

     軍中那幫人知道這些人犯的事情,隻會一直不停的找機會,将他們都消耗在戰陣上。

     嚴紹庭看着手中的章本,卻是忽然開口道:“徐階被陛下奪了吏部尚書職?” 徐渭亦是連忙看了過來。

     池水裡站着的陸繹點點頭,嗯了一聲:“陛下的意思,朝中出現軍需貪墨如此大案,徐階身為内閣次輔,以吏部尚書職掌吏部事,責無旁貸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