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1章 跪的太快了(求訂閱)

首頁
    及前宋朱子等先賢注釋的書本被運到昌平之外,還另有數不盡的諸如算術、鹽鐵冶煉、耕種放牧之類的書本,也被存放在了最先修好的書庫裡。

     有着無數經曆的徐渭很清楚,聖人的四書五經是不能讓人吃飽肚子的,隻有那些真正的被視為士人不可沾染之物之術,才能讓那些百姓們吃飽肚子。

     此時面對嚴紹庭的詢問。

     徐渭拱手作揖:“侍讀所問,是止步各部軍需制造、籌措、存儲,還是囊括我朝百萬大軍?” 嚴紹庭面露好奇:“如此兩種,又有何解?” 徐渭低聲道:“若侍讀隻問各部官員操辦軍需,則學生以為,軍需一事,不可托付軍中,須得防備軍中獨大,盡掌兵權錢權。

     但軍需一事,亦不能盡掌于朝堂官員之手,如此便會滋生出當下軍需貪墨之事。

     須得有監管,防備貪墨,保障前線将士一應軍需,如軍械、軍饷、軍糧、軍袍充足,如此才能保我大明百萬大軍戰力不廢,一遇戰事,即可全軍出擊,殲滅一切來犯之敵!” 雖然徐渭是文人出身,但在浙江道的經曆,卻讓他很清楚前線的一支軍隊,如何才能有強大的戰力。

     無非就是糧草充足,無人插手與敵征伐。

     嚴紹庭笑眯眯的開口道:“文清先生的意思是,國朝軍需,當改制,朝廷總掌軍需統籌,而再設監管,防備貪腐,軍中需要,便轉運至所需之處?” 徐渭點點頭:“學生便是這個意思,國朝諸事,凡有監管,便難以下手,即便貪腐之事曆朝曆代不能盡數斷絕,卻能保證滋生貪腐,朝中便知。

    ” 嚴紹庭笑而不言,轉而言他:“那先生說我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百萬大軍,又是何意?” 徐渭開口解釋道:“前唐有藩鎮之禍,前宋有重文輕武之廢。

    本朝開國,便有勳臣與丞相共掌國事商議。

     時下朝廷軍政,雖順應時勢,卻需防備軍中監軍掣肘,亦需警覺不知兵之文官妄加置喙,乃至統兵領軍。

     有前唐之鑒,武将不得不防,但凡操練、征戰,卻不能無端幹涉。

    功過如何,皆需戰後再議。

    ” 對于徐渭而言,終究不敢說,要讓大明朝文武雙方分的清清楚楚。

     但依舊是在浙江道,跟在胡宗憲身邊,涉及軍政之事,讓徐渭深感軍中統兵将領多有掣肘顧忌。

     嚴紹庭默默點頭。

     “文清先生,足堪大才,此言大善!” 看法被全數認同的徐渭,臉上露出笑容。

     他拱手道:“此次侍讀領皇命,肩負重責,清查京師各部軍需貪墨一事,侍讀恐怕就是要借此時機,改制軍需籌措一事吧。

    ” 嚴紹庭也不避諱。

     他點頭道:“正有此意,隻是朝堂之上,紛争不斷,加之前朝舊事,此事非是一日之功而成。

    ” 徐渭亦是贊同:“國朝之事,又何時能一日功成,事事舉步維艱,以年月度之,或能成行。

    ” 說着話,徐渭揮動雙臂。

     他竟然是站起身,規規矩矩的以拱手作揖。

     在嚴紹庭疑惑的注視下。

     徐渭沉聲開口:“不敢隐瞞侍讀,此前學生應下胡部堂所請入京,不過是還胡部堂往日恩情。

    過往,學生多有言辭攻讦嚴府,入京之時,亦是視侍讀為虎狼奸佞。

     如今種種,方知侍讀一心為國,心中存留百姓。

    學生汗顔愧對,還望侍讀見諒。

    ” 嚴紹庭沒想到這位竟然會來這麼一出。

     他趕忙拉着徐渭坐下。

     “嚴家過去……如先生所言,朝堂艱難。

    有些是不得已而為之,有些錯……嚴家卻也承認,是我嚴家之過。

    隻望日後,世人能知我嚴家,非是盡行奸佞禍國之事。

    ” 什麼樣的人才是最讓人高看的? 不是神童高中,也不是猛将勝仗。

     而是諸如地痞流氓,一朝成了大善人。

     是強賊屠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因為人們總是喜歡做勸妓從良的事情,并為此大加贊揚。

     如果說嚴家過去就是個婊子。

     那麼改正從良之後的嚴家,自然會人人高看一眼,并大力吹捧。

     如今的徐渭,便是如此。

     而外面,馬車也已經停了下來。

     徐渭率先,走下馬車,候立在一旁。

     等到嚴紹庭下了馬車,徐渭這才恪守一名幕僚師爺的準則,跟随在其後。

     二人自不必通報,便已進了戶部衙門。

     嚴紹庭剛一繞過堂前照壁,尚未趕到自己戶部浙江清吏司公廨,眼前便有兩道黑影唰的一下竄出來。

     噗通一聲。

     那兩道聲音,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快的跪在了嚴紹庭的跟前。

     嚴紹庭滿臉呆滞,全然沒有反應過來。

     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

     隻因。

     對方跪的太快了。

     ………… 月票推薦票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