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4章 記錄在案(求訂閱)

首頁
    眼看着這些人終于選擇自保。

     嚴紹庭面帶笑容的站起身。

     他攤開雙手:“本官向來都喜歡聰明人,因為聰明人懂規矩。

    ” 說罷。

     他向前走了兩步,目視領頭的軍器局等衙門大使。

     “既然你們說假賬非爾等所願,那麼實情也應當知曉,隻要今日盡數說出,屆時各位假賬一事,本官自會在玉熙宮聖前,為諸位同僚解釋清楚。

    ” 嚴紹庭又滿臉真誠道:“我也相信,諸位同僚乃是清清白白,隻是為官總有無奈,隻要諸位說明白了這件事,本官願為諸位擔保!” 嚴紹庭滿臉正氣。

     一副願為朝中同僚赴湯蹈火的架勢。

     但衆人卻是犯了難。

     軍器局大使更是臉色尴尬,支支吾吾的看向四周,而後小聲道:“侍讀……您也是與我等同朝為官,這事叫我等如何……” “不能說?” 嚴紹庭眼神好奇的看向對方。

     随後點點頭。

     “那倒也是,總不能叫你們為難。

    ” 說罷。

     嚴紹庭轉過身,走向午門下那把椅子,亦同時舉起手:“來人啊,請了這些人去錦衣衛好生詢問賬目一事。

    ” “是!” 在場的東廠番子和錦衣衛官兵,當即齊聲應是。

     虎狼前出。

     軍器局等衙門官員,臉色一變。

     “嚴侍讀,我們說還不行嗎?” “隻是,能否換個地方,此地光天化日……” 嚴紹庭擡頭看了眼已經蒙圈的高翰文,轉過身重新看向這些人:“好!來人,帶諸位去一旁,取筆墨,一一記錄在案。

    ” 原本是要拿人的東廠番子和錦衣衛官兵,又變成審查人員,帶着這些臉色犯難的各司局官員,往午門下的登聞鼓值守禦史亭子裡過去。

     這亭子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洪武朝。

     當時太祖皇帝在南京登基,有鑒于官員秉性,在南京皇城午門前立下登聞鼓,又設每日值守禦史,建亭屋。

     以供有冤百姓能告禦狀。

     嚴紹庭自然清楚,眼前這些人是既想要保命,又不敢暴露是自己坦白真相。

     午門下的亭屋就很不錯。

     人進去了,外面的誰也不清楚這些進去的人,都說了些什麼。

     工部軍器局大使是最先一人。

     在一名東廠番子,一名錦衣衛缇騎的帶領下,走到了嚴紹庭面前。

     軍器局大使滿臉糾結:“侍讀……” 嚴紹庭笑着說道:“放心,不過是将爾等所言記錄在案而已,日後本官在聖前也好有個憑證,諸位是坦誠的。

    ” 事到如今。

     軍器局大使已經想不出更好的自救辦法了。

     死道友不死貧道。

     眼下保住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他重重點頭:“我都說!” 嚴紹庭嗯了聲,便走在最前。

     幾人一并進了午門下的亭屋。

     亦有人取來了筆墨。

     嚴紹庭親自執筆,看向坐在對面的軍器局大使。

     “說吧,不過說之前,我很好奇,為何你們會喊冤。

    ” 軍器局大使滿臉漲紅,眼裡滿是無奈和憋屈。

     他重重的歎息搖頭道:“侍讀……不知我等小官在朝之難啊。

    ” 軍器局大使的雙眼,滿是幽怨,深深的望向嚴紹庭。

     伱嚴侍讀出身嚴閣老家,何等權貴,如今更是聖寵無數,朝中亦有小嚴閣老之美稱。

     哪裡能懂我們這些人在朝當官的難處啊。

     嚴紹庭繃着臉:“若爾等當真有冤屈,本官定會為你們做主的!” 軍器局大使看了眼一身正氣的嚴紹庭。

     信你才有鬼! 若不是為了自保,自己又何必如此。

     軍器局大使想了想,才低聲歎息道:“侍讀有所不知,朝中各司衙門做事,曆來都受本部上官差使,還要受别處衙門掣肘。

    ” 嚴紹庭放下手中墨筆,目光定定的看向對方。

     軍器局大使則是連連搖頭道:“嚴侍讀大抵是不懂我等的。

    ” 不等嚴紹庭開口。

     這人已經繼續說道:“就說我們工部軍器局,從來都是隻管做事。

    上頭交代要打造多少兵器,我等便照辦。

     可是這些年,朝廷愈發艱難,我等俸祿之前都拖欠了大半年。

     要不是老家還有幾畝薄田,恐怕這官當着,都要活活餓死了……” 嚴紹庭撐起胳膊,有些犯困。

     而這軍器局大使,則是絮絮叨叨了好一陣,才終于是回到了正事了。

     “嚴侍讀定然不知,現如今上頭交代下來的差事,譬如要為九邊各鎮打造一千把火铳,但發下來的錢糧卻隻夠半數不到。

     但這是朝廷和上頭的命令啊,我等又不能不照辦。

     但沒口糧,我們還能從别處找補一些充饑。

     可沒有銀子,如何打造火铳?” 嚴紹庭終于是來了興趣:“那你們是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