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章 張居正和大明不粘鍋

首頁
    蘇州府。

     城中督糧道署衙門。

     此地在五代時,乃是吳越王錢镠之子錢元璙所建的金谷園。

     後為宋時太學博士朱長文的樂圃,再往後便是屢有興廢。

     到了嘉靖朝,先是被改為學道書院。

     而後才被改成現在的督糧道署衙門。

     而這也成了張居正此次南下暫居辦公的地點。

     此時的江南,時值春雨綿綿。

     督糧道署衙門裡,疊石為山、山水相依。

     問泉亭内,張居正立身寂靜。

     亭外春雨連綿,水珠自山石彙聚,滴落流水池中,掀起層層漣漪,霧氣環繞,遮蔽人眼。

     然而張居正的雙眼,卻格外透亮,清明郎朗。

     自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歲的張居正高中二甲第九名,初授翰林院庶吉士開始,他便一直在京中為官。

     嚴格來說,這是他第一次離開京師的官場,親身到地方上主持國朝大事。

     眼下,擺在張居正面前的蘇州府、松江府改棉為桑一事,如同一團亂麻。

     數日不曾有半點進展,城外兩府桑農,更是有情緒愈發不滿的趨勢。

     但張居正卻沒有想要離開這裡,返回更加安逸的京師。

     縱觀曆朝曆代之革新,皆有抵住和反複。

     前宋王安石推陳出新,行效新法,雖褒貶不一,卻亦有良效。

     從來,張居正都将自己的政治目标,定在遠超王安石的位置之上。

     隻是如今讓張居正憤怒的是。

     明明是前不久才在京中定下的國策,為何自己前腳未到,這蘇州府、松江府的棉農們,便已經将數十萬畝的土地全都種上了棉種。

     要知道,如今不過初春,就連谷雨、清明都未曾到。

     按照時節,這時候根本就不是栽種棉種的時候! 朝中有奸佞! 有包藏禍心之徒,在暗中傳訊兩府! 張居正很清楚,如果沒有京中傳出的消息,當下的蘇州府和松江府,絕不會是現在這般局面。

     可到底是誰呢? 又是誰人将消息快馬加鞭送到兩府,且定然是在暗中指點,催促兩府棉農将不符合時節栽種的棉種給栽種了下去。

     “奸佞禍國!” “必當除之!” 亭外春雨急切,張居正冷聲出口。

     他現在急需查出,到底是哪一方的人在暗中對抗朝廷要在兩府改棉為桑的國策。

     其實當張居正第一時間趕到蘇州府的時候,在發現眼前局勢的時候,他便想到了嚴黨。

     隻有嚴黨是最有可能做這件事的。

     可是。

     當張居正想到這件事是嚴嵩提出,而自己又是嚴紹庭在聖前推舉出來的。

     張居正便不由産生了一絲懷疑。

     這事真的會是嚴黨做的? 可若不是嚴黨所為,又該是什麼人才能做出這樣的事呢? 這幾日将自己封閉在督糧道署衙門的張居正,陷入到反反複複的沉思之中。

     而不弄清楚這些,他便沒有辦法輕易出手,壓下蘇州、松江兩府的棉農。

     此時的督糧道署衙門外。

     窄僻的小巷裡。

     兩面旗牌開路,一座軟轎冒雨而行。

     至衙門前,落轎停下。

     早有差役撐傘到了轎前。

     督糧道署衙門裡,等候多時的門房也趕忙撐着傘走了出來。

     “小的們,恭迎趙撫台。

    ” 轎簾掀開,露出一襲绯紅圓領束腰常服,胸前則是文官二品錦雞補子。

     趙貞吉頭戴烏紗,一手在前提腰帶,一手背至身後,輕搖官步跨出官轎,擡頭皺眉看向督糧道署衙門内。

     “張閣老可是在裡面等久了?” 趙貞吉開口詢問了一聲。

     衙門門房殷勤道:“回撫台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