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渠戰後,阿光未能如願控制靈渠,卻敏銳地意識到,正面與項龍争奪勝算不大,而在邊緣地區另辟蹊徑或許能找到突破口。
這些偏遠的小部落向來得不到聯盟的足夠重視,卻有着獨立生存的堅韌性,隻要能赢得他們的支持,便可逐步擴大實力。
在隐秘的聚會上,阿光召集了幾名得力手下,布置下一步計劃。
“我們無法正面對抗項龍,但那些被他冷落的小部落,卻可以成為我們的同盟。
”阿光将地圖鋪開,用手指劃過靈渠以北的一片區域,“這些部落雖小,卻控制着重要的資源路徑。
如果我們能夠團結他們,就能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甚至将靈渠的物資供應切斷一部分。
”
一名謀士皺眉道:“這些部落分散而弱小,且彼此間矛盾不斷,恐怕很難整合。
”
阿光冷笑道:“我不需要他們整合,隻需要他們依附。
糧食、鹽,這些都是他們活命的關鍵。
我們用這些條件換取他們的支持,同時将拒絕合作的勢力徹底剿滅,時間一長,他們會知道,跟随我才是活路。
”
衆人聞言紛紛點頭,一場針對邊緣部落的整合行動悄然展開。
阿光派出多支小分隊深入邊緣部落,以“鹽與刀”的方式推進計劃。
一方面,他們提供急需的糧食與鹽,誘使部落達成合作;另一方面,則以雷霆手段震懾反對者,展示強硬态度。
在一個偏遠的部落,阿光的使者正與首領談判。
“聽說你們的鹽已經快用完了?”使者将一塊晶瑩剔透的鹽磚放在桌上。
首領冷冷地盯着使者:“你們的鹽很貴吧?”
“這不是交易,而是合作。
”使者微笑道,“隻要你們願意成為阿光首領的盟友,每月的鹽供都将不再是問題。
”
首領半信半疑:“成為盟友的代價是什麼?”
使者收起笑容,語氣一轉:“代價?隻是你們的忠誠。
若非如此,你們将會面臨一場殘酷的審判。
”
與此同時,拒絕合作的部落則遭受了襲擊。
深夜裡,阿光的部隊用火攻摧毀了一處叛亂部落的村莊,警告迅速傳遍周邊地區。
在鹽與刀的雙重壓力下,越來越多的部落選擇與阿光合作。
他們享受到了鹽和糧的補給,卻也逐漸被牢牢控制在阿光的勢力範圍内。
在靈渠以南的聯盟主城,項龍正在召開一次緊急會議。
“阿光正在北部整合邊緣部落,”奀妹冷靜地分析道,“若任由他繼續擴張,我們的物資路線将受到嚴重威脅。
”
一名副将憤然道:“既然如此,何不立刻派兵剿滅?靈渠戰他已敗退,此刻正是打擊他的好機會。
”
項龍沉思片刻,緩緩搖頭:“阿光此人善于鑽空子,他選擇的地區,正是聯盟勢力薄弱之地。
若貿然出兵,不但會引起聯盟内部的反感,還可能被阿光抓住我們的弱點。
”
奀妹補充道:“目前最重要的是穩住聯盟内部的情緒。
我會安排密使深入邊緣部落,探查阿光的動向,同時盡快調停内部矛盾,免得阿光有機可乘。
”
項龍點頭:“好,但也要做好戰鬥的準備。
阿光不可能隻滿足于邊緣地區,他下一步的目标,很可能是靈渠本身。
”
與此同時,阿光并未滿足于當前的局面。
他深知,僅靠邊緣部落的支持還不足以撼動項龍的聯盟。
他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新勢力。
一日深夜,阿光召見了一名剛剛從北部返回的探子。
“北方的局勢如何?”阿光問道。
探子恭敬地回道:“陳勝、吳廣的起義已傳遍北方,許多小勢力正在伺機而動。
趙佗的軍隊似乎也在關注嶺南的局勢,但尚未南下。
”
阿光若有所思:“趙佗尚未入嶺南,但遲早會到。
他這樣的人絕不會放過這片富庶之地。
”
他對身旁的謀士說道:“派人北上,與趙佗的部将取得聯系。
告訴他們,若能支持我,我願意為他們提供嶺南的物資和戰略配合。
”
謀士提醒道:“但趙佗的野心不小,若他利用我們反過來對付嶺南,我們該如何應對?”
阿光冷笑:“正因如此,我們才需要提前布好局。
我不求完全依賴他,隻需他暫時認同我們的存在。
”
謀士點頭離去,阿光站起身來,望着靈渠方向,眼中閃過一抹野心的光芒。
阿光的野心已遠不止邊緣部落,他的步步為營讓項龍的聯盟面臨更大的威脅。
而北方趙佗的勢力,或将成為嶺南局勢的另一個關鍵變量。
靈渠之戰結束後,阿光借助勝利與巧妙的輿論宣傳,在嶺南邊緣部落間迅速建立了威望。
這場勝利不僅鞏固了他的軍事能力,更為他在各部落中的影響力埋下了基礎。
然而,在阿光的背後,他的真正野心也漸漸浮出水面——不僅僅是部落領袖的身份,而是對整個嶺南局勢的掌控權。
阿光站在靈渠東側的一座木制高台上,台下彙聚着數十位邊緣部落的首領。
他們的面色各異,有人滿懷期待,也有人謹慎戒備。
“諸位,”阿光聲音渾厚而堅定,充滿煽動性,“靈渠一戰,雖然敵退,我們卻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外有中原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