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嶺南,山林雖未顯蕭瑟,卻也帶上了一絲寒意。
聯盟新建的糧食運輸線正源源不斷地将糧草運往各個部落,以支撐聯盟快速發展的各項改革。
然而,這條運輸線并未能逃過秦軍的目光。
赤侯,是屠睢手下頗有名氣的一員猛将,因善于突襲與埋伏而聞名。
他早就聽聞嶺南的地勢險峻,越人各部落之間聯合起來後,形成了一個不容小觑的聯盟。
這讓他感到既惱火又不屑。
“區區一群蠻夷,也敢阻擋我大秦的步伐?隻要毀了他們的糧道,看他們還能堅持多久。
”赤侯冷笑着,下令手下精選了一隊精銳士兵,趁夜色悄悄向嶺南的糧道靠近。
聯盟的糧道設在靠近山脈的一片峽谷間,雖然地形複雜,但通往各個部落的線路相對便利,是聯盟内部糧食運輸的關鍵點。
然而,正是因為地形的隐蔽性,使得赤侯的小股秦軍得以趁着夜色成功埋伏在運輸線附近。
赤侯親自帶隊,隐藏在山林中,觀察着運輸隊的動向。
他手下的一名斥候回來報告:“赤侯大人,根據情報,今晚将有一隊規模較大的糧車經過,正好是我們動手的最佳時機。
”
赤侯聞言,面露猙獰:“今晚,就讓這群蠻夷知道我秦軍的厲害。
然而,赤侯的動向并未完全避過聯盟的視線。
早在幾天前,聯盟内部的情報網絡就發現了秦軍在邊境一帶的異常活動。
項龍聽聞此事後,立刻意識到秦軍可能會對糧道下手。
“他們想從糧道下手無非是試探我們的防禦,同時破壞我們的物資調度。
”項龍在議事廳内分析着局勢,“既然他們想試探,那我們就給他們一個永生難忘的教訓。
”
黑槐部落的首領聽後主動請纓:“我的族人擅長伏擊和山地戰鬥,請讓我帶隊參與此事。
”
項龍點頭:“好,你們負責埋伏,我會派一隊假糧車吸引他們上鈎。
”
為了确保計劃萬無一失,宋清婉還特别安排了幾個流民探子混入山林,提前掌握秦軍的動向。
三天後,夜幕降臨,峽谷内一片寂靜。
一隊由幾輛糧車組成的運輸隊緩緩行進,車輪碾過石路發出低沉的聲響。
車夫們神色如常,看似毫無防備。
然而,真正的殺機卻隐藏在道路兩旁的密林間。
秦軍果然中計。
赤侯觀察了一會兒後,斷定這隊糧車毫無防備,于是低聲命令道:“行動!”
随着一聲令下,埋伏在山林中的秦軍迅速沖向糧車。
短短片刻,運輸隊已被他們團團包圍。
然而,當赤侯靠近糧車時,卻發現這些車上裝的根本不是糧食,而是一些廢棄的麻袋和幹草。
“不好,中計了!”赤侯立刻反應過來正準備撤退,山林間忽然傳來一聲尖銳的哨響。
黑槐部落的精銳戰士早已埋伏在四周,此刻從四面八方發起攻擊。
手持弓箭的戰士立于高處,精準地射殺秦軍埋伏在密林中的戰士則手持短刀沖出,以靈活的戰術對秦軍造成了緻命的打擊。
赤侯嘗試組織反擊,但他的小隊士兵在這片陌生的地形中完全被壓制。
聯盟戰士利用山地優勢,将秦軍逐個分割包圍,很快便占據了壓倒性優勢。
項龍率領一隊騎兵從後方包抄而來,街底封死了秦軍的退路。
他高舉長矛冷冷地看着被包圍的赤侯,沉聲喝道:“擅入嶺南者,死!”
赤侯眼中閃過一絲恐懼,卻強作鎮定“哼!你們不過是憑借地形的便宜罷了遲早會敗在我秦軍的鐵蹄下!”
項龍冷笑一聲:“是嗎?那我就讓你們這些侵略者看看,嶺南不是你們能随意踏足的地方!”
話音剛落,他一揮手,黑槐部落的戰士立刻沖上前,将殘存的秦軍徹底殲滅。
赤侯也被擒獲,淪為階下囚。
這場伏擊戰的勝利,不僅打擊了秦軍的士氣,也讓聯盟内部的各部落對項龍的領導能力更加信服。
尤其是黑槐部落的表現,更是赢得了其他部落的尊重。
在戰後總結會上,奀妹特意表揚了黑槐部落:“你們的戰士在此次戰鬥中表現英勇,這不僅是你們部落的榮耀,也是整個聯盟的驕傲。
黑槐部落首領深受鼓舞,拍着胸脯說道:“我們一定繼續為聯盟盡忠,為共同的家園而戰!”
然而,宋清婉卻提醒道:“雖然這次勝利值得慶祝,但秦軍絕不會善罷甘休。
接下來,他們一定會派出更多探子滲透我們的内部。
”
項龍深以為然。
他立刻着手部署新的防禦計劃:
1.增加巡邏隊:各部落輪流派出戰士巡邏運輸線,确保物資安全。
2.擴建哨點:在運輸線的關鍵節點設立瞭望台,配備弓箭手和警報器材。
3.情報網絡升級:由宋清婉負責,培訓更多流民作為情報員,專門負責監視秦軍的動向。
“秦軍擅長正面沖鋒,但在我們這裡他們隻能疲于奔命。
”項龍在布置任務時說道,“我們要讓他們知道,嶺南不是他們可以輕易踏足的地方。
”
與此同時,奀妹開始加強對各部落首領的思想統一工作。
她召集所有部落的代表,強調聯盟内部團結的重要性:“隻要我們内部團結一緻,秦軍再強也奈何不了我們。
但如果我們自己先起了分裂之心,那就隻會重蹈覆轍,被逐個擊破。
”
各部落首領紛紛點頭表示支持,聯盟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盡管此次戰鬥取得了勝利,但項龍和滅妹都清楚,這隻是秦軍的一次試探。
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赤侯的失敗很可能會引來屠睢更大規模的反擊。
奀妹站在山林間,望着遠方的秦軍方向,低聲說道:“嶺南的冬天雖冷,但我們的戰意卻從未熄滅。
來吧,秦軍看看我們百越人是如何守護自己的家園的。
”
項龍走到她身旁,沉聲說道:“無論他們派多少人來,我們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