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2章 nb;意外的站隊

首頁
    嘉靖帝覺得不錯! 這是什麼意思? 嚴嵩瞬間就明白了,這事兒并不是嘉靖帝的安排,而是蔣慶之的即興發揮。

    不,按照嚴嵩對那厮的了解,此事是蔣慶之蓄謀已久的謀劃。

     要想打破儒家一家獨大的格局,蔣慶之和墨家需要盟友。

     分化儒家需要的時日太長,墨家自身成長也需要時日。

     那麼,把武人拉過來如何? 但武勳分散抱團,拉攏他們幾乎不可能。

     興武學,再起爐竈,讓軍方成為帝黨的盟友。

     手握刀槍的帝王和墨家…… 嚴嵩倒吸一口涼氣,他看了蔣慶之一眼,蔣巨子站在最前方,目光銳利如劍,掃過了群臣。

     陛下呢? 嚴嵩努力眨動老眼,模糊中,看到嘉靖帝眼中的利芒一閃而逝。

     陛下這是動心了! 不,是歡喜! 而群臣也在猜測蔣慶之此舉的用意,很快就有人出班說:“長威伯,從前漢始,武人便不安分。

    漢末有董卓跋扈,前唐藩鎮林立,前宋末期武人近乎于割據一方……不控制武人,長威伯這是想讓前朝故事在大明再度上演嗎?” 蔣慶之淡淡的道:“因噎廢食說的便是你輩。

    你說前武人跋扈,為何不說前漢士大夫們醜态畢露?袁氏會盟讨伐董卓,那些領軍而來的可是士大夫?彼時漢室衰微,他們做了什麼?他們在割據一方,在野望江山!” 這話誰能反駁? 辯駁達人蔣慶之目光掃過群臣,接着說道:“前唐藩鎮林立,你為何不說前唐黨争?為何不說士大夫們壓制帝王?以至于朝堂淪為士大夫們分肥的菜市場。

    ” “至于前宋,從開國伊始,士大夫們便在壓制帝王,到了中後期,帝王面對臣子的口水,甚至隻能唾面自幹。

    ” 蔣慶之搖搖頭,“仁宗發動革新,是好是壞?” 他目光炯炯看着群臣,“誰能告訴本伯,仁宗發動革新可是禍國殃民?範仲淹行的新政可是禍國殃民?” 沒人回答!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範公千古,已然成為儒家的神祇,誰敢诋毀他? “仁宗革新不過剛開始,便被天下士大夫們群起而攻之,以慘敗收場。

    到了神宗時,前宋國勢已然難以為繼,于是神宗令王安石再度發起革新,可結局是什麼?” 蔣慶之咆哮道:“是天下士大夫群起而攻之,他們為何攻讦新政?為的是自家的私利。

    ” 他憤怒的看着群臣,“從前漢到前宋,王朝覆滅之前士大夫在做什麼?他們在瘋狂啃噬着這個王朝的殘餘血肉,吃的是如此的專注,乃至于把異族也當做是自己的盟友……” 這話是譏諷士大夫們甯可亡國,甯可臣服于異族,也不肯自己的利益受到半分損害。

     毒液啊! 朱希忠覺得老弟噴吐毒液的能力不比徐渭差,一番話把士大夫們,把儒家噴的體無完膚。

     可他随即一怔,呆呆的看着蔣慶之,低聲道:“這不是争論文武之别嗎?怎地變成新政了?” 他看着那些文官,發現大多數人都面色沉凝。

     顯然,所有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

     蔣慶之把雙方争論的話題從文武之争引導到了新政上。

     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陛下難道想發動新政? 嚴嵩心中暗自叫苦,心想若是嘉靖帝發動新政,他這位首輔該何去何從? 而且此事嘉靖帝并未和他通氣,這是一個危險的信号。

     當帝王信任不再時,他這位首輔的好日子也不多了。

     “都說武人為禍天下,可仔細看看時機。

    武人跋扈多在王朝末期。

    而王朝為何垂暮?為何帝國斜陽?” 蔣慶之突然把話題轉了回來,令衆人覺得難受之極。

     他緩緩看着群臣,問道:“本伯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曆朝曆代從盛轉衰,是誰的錯?是文人,還是武人?” 自然是文人,這一點毋庸置疑,老丈人馬上送上助攻:“王朝衰微,便是國勢衰微。

    誰在治國?” 文人。

     儒家! “第二個問題,曆朝曆代武人跋扈出現在何時?” “王朝末期!”朱希忠拔刀相助。

     蔣慶之說道:“天下紛亂之時,彼時江山闆蕩,多少人在想着逐鹿中原。

    文人,武人……豈能因此而苛責武人?這不公!” 朝堂上靜悄悄的。

     黃錦站在側面,微微低頭,殿内越發安靜了,他卻覺得一股巨大的壓力正在生成。

     百官為何不開口? 他恍惚回到了當年…… 年輕的嘉靖帝聽到百官聚集在左順門之外嚎哭叩門,頓時勃然大怒。

     勸說,不聽。

     威脅,不聽。

     年輕的帝王冷冷道:“動手!” 那一次左順門外血肉模糊。

     從此帝王和臣子成了敵人。

     今日! 今日會如何? 脊背上似乎有汗水在流淌,黃錦擡起頭來。

     百官在沉默。

     若是他們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