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志才聽到這話後,原本舒展的眉頭不禁微微皺起,但他很快便恢複了平靜,依舊目光炯炯地看着劉承,開口問道:
“依殿下之見,如果要冊封劉琦和劉琮為王,殿下意下如何呢?”
劉承自然清楚戲志才這一問乃是對自己的一種考量,他稍稍沉默片刻,心中暗自思忖着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過了一會兒,他終于擡起頭來,緩緩說道:“如今咱們大漢的勢力已然如日中天,近乎完全掌控了整個天下。
以劉琦和劉琮二位伯父的身份地位而言,即便是賜予他們王位封号,似乎也并無不可之處。
然而……”
說到這裡,劉承略微停頓了一下,接着繼續說道:“當下海外各州尚處于整頓治理階段,諸多事務尚未處理妥當。
而此時劉琦和劉琮讨封王位,卻是給人一種逼迫之感。
”
“殿下所言甚是!依忠之見,就憑我對那劉琦和劉琮二人的深入了解,此事必定是出自劉琮的手筆無疑。
想那劉琮,自從得知德珪以及兩位皇子被冊封王位之後,便迫不及待地直奔太上皇而去。
其原因無外乎他自認為當下乃是絕佳之機,而主公此刻正處于閉關之中尚未現身呐!倘若主公在此,諒他絕無此等膽量!
實際上隻要主公未曾下達命令,即便他前去懇請太上皇,也是徒勞無功之舉!
待到宴席之上有人提及此事之時,殿下大可托辭說主公正在閉關,殿下您自己不便擅作主張行封王之禮,如此一來便可輕松推脫掉!”
劉承聽聞後微微颔首,表示贊同地點了點頭,顯然他心中所想亦是如此。
“志才啊,你且将那羅刹之地仔細劃分一番,分别賜予他們每人一個王位,并派遣他們前往羅刹任職吧。
畢竟眼下羅刹地區正急需賢能之才來加以治理,正好可以讓他們率領着本部人馬一同前往。
隻是需要鄭重警告他們,如果在治理地方時出現差池或是不當之處,亦會毫不留情罷免王位,到時可休怪咱們不講情面!”
就在此時,戲志才的腦海裡忽然傳來了劉修的聲音。
戲志才聞言不禁面露喜色,趕忙回應道:“主公,難道已經成功出關了不成?”
然而片刻過後卻并未得到任何答複,正當他滿心疑惑之際,那聲音再度響起:“非也,我目前仍在閉關當中呢。
隻不過留了一道神念在你身上罷了。
”
“原來如此!那忠這就禀告殿下!”
此時,卻聽劉修一聲輕笑傳來:“呵呵!志才啊,你尚需繼續努力才行啊!如今你不過隻是元嬰境而已,實力還是稍顯薄弱了些!”
戲志才苦笑道:“主公所言極是,忠又怎能與主公相提并論呢!
不知主公如今是何境界?”
“比你高一點!”說完,劉修就不再言語。
見劉修并未明言自身境界究竟如何,戲志才也很識趣地不再追問。
畢竟在他心中,劉修越是強大,對于整個大漢來說就越是好事,國家也會愈發穩定昌盛。
“殿下,主公方才傳話于我,說是可以冊封劉琦和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