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修聽聞此言後,先是一笑,接着臉上的笑容微微收斂,眼中閃過一絲沉思之色。
他輕輕點了點頭,道:“子仲之言确實極有道理,吾等謀劃之事,當着眼于長遠之計,不可因一時之利而盲目行事。
”
糜竺頓時心裡有些激動,自己一句生意經脫口而出,竟然能得到陛下的認可!
戲志才接着說道:“陛下亦是一片苦心,為我大漢社稷着想。
倘若僅僅是憑借着武力強行攻占他國,卻未能真正将其納入統治之下,那麼所得不過是暫時的繁華而已。
一旦後方不穩,這些新占領的土地便有可能成為隐患,反受其害。
”
“就如那拿下一國後便匆忙攻伐下一城,如此一來,豈不是如同走馬觀花一般,雖看似戰果頗豐,實則根基未穩。
若是真的接連拿下三、五國,那後續的治理問題更是難以想象。
到底需要派遣多少兵馬、留下多少人才才能确保這些地方的穩定呢?這其中的考量着實重大啊。
”
“更何況,放眼整個天下,番邦之地何其衆多,若總是這般兵力人才不斷分散,不僅對我大漢的國力造成巨大消耗,而且誰敢斷言番邦之中就沒有能人異士呢?
萬一被那些心懷不軌之人察覺到我大漢的虛實,趁機發難,那我大漢說不定将會遭受重創,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所以,我們必須要謹慎行事,深思熟慮,方能成就大業。
”
司馬懿、糜竺齊聲道:“陛下、丞相所言有理!我等受教了!”
劉修緩緩開口道:“志才所言就是孤之所慮,當初以仲謀的兵力,莫說拿下扶桑,就是一鼓作氣拿下棒子國,棒子國之外自然還有其他國度,都不難!
但整個天下地域可是遠遠大于咱們大漢!
若是咱們大漢全力出擊,也許三五年就可以統統打下來!
但諸位有沒有想過,你打下一個國度,那個國度就會甘心臣服麼?
且不說志才所言,小心番邦反撲!
就是治理你依然要再來一遍,若是同步進行,縱然大漢人才不少也未必夠用!
各種事端定然層出不窮!”
曹操等人聽聞此言後,臉上均露出恍然大悟之色,緊接着異口同聲地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此理确實如此,吾等方才竟未曾深思。
”
平日裡劉修自稱“我”之時,大多是在較為私密的場合,将對方視為自己的心腹之人;而一旦自稱“孤”,那便是正襟危坐、嚴肅以待之際。
此刻曹操又感慨萬分地說道:“怪不得陛下要特意等候孫仲謀前來,的确他乃是咱們大漢曆史上第一個成功拿下番邦的人物,其經驗和做法必定有諸多值得我們借鑒學習之處!”
戲志才接着說道:“大學士所言甚是,不僅僅是孫仲謀一人之事,如今我大漢整裝待發,隻因地域差異巨大,所面臨的番邦國家各不相同,自然不能一概而論。
陛下早已與忠、士元以及孔明一同推演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待孫仲謀到來之後,大家便可共同驗證此方案的可行性。
若能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