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村民們富起來,縣城自然就繁榮昌盛。
衙門也可以,潛移默化的,收取商稅。
在收取山貨的時候,就跟村民們普及,稅多少。
她一直覺得,要發展農業,又收取沉重的田畝稅,是不合理的。
李大人認為,糧食,乃國之根本。
不收田畝稅,人丁稅,打仗時,士兵們的糧草從何而來?
朝廷上下的俸祿又從何而來?
李素素說,“正好嶺南政策混亂,朝廷放任縣令自治,不如就在石城縣,嘗試以商稅盤活整個縣城。
”
李大人自無不可。
反正他是沒那個本事,能從縣裡百姓的手中,把田畝稅收上來。
嶺南自大祈之前,乃無主之地。
壓根沒有繳納田畝稅的習慣。
村民們彪悍的表示,我家自個兒種的糧食,朝廷啥力氣沒出,憑什麼上交一部分給朝廷?
嶺南一應的土地,乃是他們的祖祖輩輩,一代代開荒出來。
當今聖上眼饞這片土地,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在嶺南建城立縣。
換了一波又一波的縣令。
勉強在這片土地紮下根來。
也隻能做到,與這片土地的勢力和平共處,互通有無。
要同化一片土地,非一代之功。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李素素迎來了她十五歲的生辰。
古人并不是每一年都過生辰。
隻有比較重要的年歲,如女子十五歲及笄,男子二十歲弱冠,才會舉辦宴會。
早在李彥到達石城縣的時候,李素素就收到主母王氏的信,催她回去老家。
務必在生辰前趕回去,她在老家給她舉辦及笄禮。
李素素回信婉拒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一方面,她不覺得十五歲的生辰有多重要,她潛意識還是覺得,女子應該十八歲才過成人禮。
另一方面,在這個朝代,及笄禮過後,就意味着,會有人來她家相看。
她回去了,王氏極有可能,會在老家,給她定下一門婚事。
她不願意循規蹈矩的,到了年紀就成親,嫁給一個沒有感情基礎,門當戶對的相公。
她借口,路途遙遠,恐怕趕不及生辰前回去。
她也直言,不必為她的親事擔憂。
她父親如今落魄了,這幾年定親成親,也找不着什麼好人家。
不妨再等等。
這話是提醒,暫時不要給李月月定親。
李月月比她大一歲,也是正好的年紀。
她信中又道,父兄開明,哪怕耽誤了花期,父兄願意護着,不嫁人也可以。
王氏看完信後,大為震撼。
給她回了封信,信上就一個意思,隻怕人言可畏。
王氏也答應了,會多留她們姐妹二人幾年。
生辰這日,李素素本來也沒打算大辦的,她家如今沒有主事的主母。
李大人在當地,也沒有人脈需要後宅女子來維護。
她就像往日一樣,早起習武。
等她練完一日的早課基本功,淨了臉。
莊若水清冷的眉眼挂上了一抹笑意,拿着一個精緻的匣子來到她屋裡。
溫聲跟她說了句,生辰快樂!
又默默地執起木梳,為她梳了頭發,挽了發髻。
喜歡千金小廚娘請大家收藏:()千金小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