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什麼也沒做,怎麼大家都用或是崇拜,或是敬畏的目光看他?
在李大人百思不得其解中,春耕接近尾聲,老家的車隊也到達了縣城。
車隊領頭的是李彥,李素素大伯家的孩子,他有意跟自家叔叔學些庶務。
他雖然中了舉,卻對接下來的科考沒有信心。
所以接到他叔寄回老家要人手的信後,力排衆議,說服祖父母讓他前來。
再沒有跟着身為縣令,又曾經金榜題名的三叔,能學到更多的有用知識。
和治理一方水土的經驗。
策論要寫得言之有物,就必須要做過實事,有做實事的經驗。
他決定出發的時候,他娘是哭碎了心,埋怨他,盡往艱苦危險的地方跑。
當初他叔還在長安,怎麼不去找他叔學習。
李彥意志堅定,自然不是他娘三言兩語就能改變他的想法。
李大人發現自家侄兒來了,也很意外。
連忙安排他與老家的來人,在李府住下。
李彥還帶了數十車特産前來,名義上是老家給送的年貨。
李大人要人其實是防範于未然,他怕縣衙若是有人觸碰了他的底線,他要跟他們翻臉的時候,會無人可用。
李彥帶來的人,有幾個會些拳腳功夫,跟李家沾親帶故,隻是出生貧寒。
他們有意跟着李大人混日子,也比在鄉下種田好過一些。
李大人設宴款待了他們,讓他們安心在李府住下,總有用上他們的時候。
李大人感慨,他這個侄兒是個人才,短短時日竟召集了好些親故同來,來日前程不可限量。
有了人手,下次縣衙遇上案子,就能以他的心意去判處。
再也不用處處受制于人。
就比如莫捕頭他們捉到小偷,他可以敲鑼打鼓,讓失主前來認領。
而不是讓莫捕頭他們昧下髒款。
之前種種,不過權宜之計。
他既然當了這個縣令,這個縣有什麼事,就要以他的想法來辦。
他悄悄問了莊師傅,老家來的幾位弟兄的拳腳功夫,比之莫捕頭他們,誰更勝一籌。
莊師傅答日:“半斤八兩。
”
他猶豫了許久,又問,“将來若是與衙門中人發生沖突,莊姑娘能否出手相助?”
莊若水颔首,“自然。
”
她徒兒的爹若是遇上危險,她幫一把也是應當的。
她之前看李大人一切放權,隻讀聖賢書,還以為他來當縣令隻是混日子。
待三年期滿,再謀劃回京。
如今看他有掌控縣衙的意圖,才知道他也是不甘被架空,虛度光陰。
她也有些厭惡莫捕頭他們,時常壓榨鄉民,目無法規。
她陪着小徒兒逛集市,就目睹過他們,收取什麼保護費。
有個賣時蔬的老農,可能是第一次進城賣菜,被收取了五文錢,心痛得眼淚都掉了下來。
苦苦哀求說,進城交了二文錢入城費,如今又收取五文,他這一天的菜,是白賣了。
小徒弟看見後,沒有當場發作莫捕頭他們,她心知,她一個人改變不了他們衙門的慣例。
隻是等他們走了之後,悄悄往老農的籮筐,扔了些銅闆。
喜歡千金小廚娘請大家收藏:()千金小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