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章 災民

首頁
     女人們,則在家做飯,做好會有衙役拉走,送到男人們幹活的地方。

     除了做飯,女人們還要做一些針線活,有好心的富商,給災民捐了一批殘次的布料。

     她們需要把衣裳做出來,她們不約而同的,先做男人的衣裳。

     因為他們需要出門幹活。

     宅院裡的孩童,無疑是最開心的。

     在這裡,他們可以盡情的玩耍,不用擔心餓肚子,也沒有他們能幹的活。

     他們甚至覺得,這不是受災,是上天給的獎勵。

     李素素跟着父親去了一趟安置區,因為主意是李大人提出的,陛下安排李大人監督救災一事。

     去了一趟,她發現,朝廷分發下來的糧食都是粗糧。

     災民們原本是吃慣了苦,自然不會嫌棄。

     甚至覺得,朝廷真好,能讓他們吃飽。

     要知道在家時,要節省糧食,不敢吃飽。

     如今糧食都是集中管理,每頓分配,舍不得吃,也留不到開春帶回家。

     他們吃上了飽飯。

     但是李素素覺得,民以食為天,為什麼不讓他們吃得好一些呢。

     于是她教負責煮飯的婦人點豆腐,做豆花。

     是的,朝廷撥下來的糧食,大部分是黃豆。

     她們一般都是把黃豆磨成粉,做成豆餅。

     或者直接煮豆。

     曬得幹幹的黃豆,很硬,要泡上一晚,才好煮熟。

     這樣煮熟的豆子,對于孩子來說,是很難消化的。

     往往吃進去什麼樣,拉出來就什麼樣。

     很難給孩子補充到營養。

     看着面黃肌瘦的孩童,她于心不忍。

     于是教煮飯的婦人,把泡好的豆子磨成豆漿。

     做成豆腐和豆花。

     煮飯的婦人,除了做飯何裁衣,沒有别的工作。

     自然不會嫌棄太費時間。

     若是在家中,有幹不完的農活和家務,她們是不會答應做這麼精細的飯食的。

     在她們心中,能吃飽就行。

     飯食怎麼簡單怎麼做。

     煮豆子的時候,隻需要偶爾看一下火,她們可以忙别的活。

     做這個豆腐和豆花,她們需要一直忙活,完全沒有空餘的時間忙别的事情。

     之所以不拒絕,一是開口要教她們的少女,是貴人之女。

     還有就是,這是一門手藝,還是極少有人會的手藝。

     學會了,将來她們或許可以用這門手藝謀生。

     貴人還是免費教給她們的,無須她們付出任何代價。

     這跟天上掉餡餅有何區别? 哪怕将來回家,如果不是以此謀生,不是過年過節,她們不會去做這個豆腐豆花。

     她們還是很用心地學。

     給李素素省了不少心。

     有聰明的婦人,一點就通,看過就會。

     讓她有種把這個婦人帶回府裡的沖動。

     這樣聰明的婦人,不應該埋沒在繁重的家務農活中。

     李素素很欣賞這樣聰明的人,特意與之交談。

     得知她叫範娘子,家中夫君是個遊手好閑的混子,夫妻育有一子一女。

     家中二老都是勤快人,隻是年紀大了,老來得子,把小兒子慣成了一個四肢不勤的閑漢。

     喜歡千金小廚娘請大家收藏:()千金小廚娘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