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把苋菜洗幹淨,也切得細碎。
”
“把肉餡與苋菜混在一起,菜多一些,肉少一些,比例你看着自己把握。
”
“再撒上一些鹽,攪拌均勻。
”
“這馄饨的餡就做好了。
”
“馄饨皮就是,和面,把面團擀成薄薄的面皮。
”
“用面皮包上餡料,放煮好的雞湯裡滾幾滾,馄饨就做好啦。
”
“雞湯就用取完肉的雞架熬,大火燒開,小火慢炖。
”
小孩聽完眼前一亮,點點頭,這馄饨聽着不難做。
若是學會了,他們家就是十裡八鄉第一個賣這吃食的。
他給李素素磕了個頭,沒等她反應過來,快步跑回家,告訴他爹殺雞,熬湯!
農村人幹活手腳麻利,不多會,農漢就帶來了處理好的雞肉餡和雞架。
農婦接過雞架熬湯,農漢可以揉面。
李素素見他家的面粉呈黃褐色,便知他家磨粉并未去殼。
她連忙喊停,讓仆從取來半袋雪白的面粉,交與農漢。
“用這樣的面粉擀皮,做出來的馄饨才會雪白如玉。
”
張婆子在一旁無所事事,十分不适應。
她提議,“小姐,不如讓老奴去做''主子們的吃食吧?”
李月月在一旁點點頭,也不知道農婦一家能不能把妹妹說的混沌給做出來。
還是得張嬷嬷出手,她才吃得放心。
李明也道,“張嬷嬷去幫忙也好,能快些做好。
”
李素素自無不可的,便讓張婆子上前幫忙。
于是農漢擀皮,張婆子負責包馄饨。
兩個孩童,也學着張婆子的樣子,幫忙包馄饨。
農婦則看火,熬湯。
等雞湯燒開了,改成小火。
她也加入了包馄饨的隊伍。
李管家上前提醒,“少爺小姐,咱們是不是休息的時間太長了?”
“怕是今天天黑前,趕不到驿站啊!”
“無妨無妨!咱們人多,官道平整,走幾段夜路也無妨。
”李明搖着扇子,不在乎地說道。
明明已是秋天,涼風習習,他還要時不時扇一下扇子,彰顯他的氣質風流。
因為趕時間,包好一批馄饨就下了鍋。
正常來說雞湯熬得越久,味道越好。
今日隻能湊合,雞湯的鮮味還沒有熬出來。
李素素從碗裡勺起一隻馄饨,吹涼,吃了一小口,點評。
孩童聽得連連點頭,暗記心中。
吃飽喝足,就要啟程。
李素素還是付了銀錢,這點銀錢對她來說不值當什麼,但對農家來說,可能要忙上幾天才能賺到。
孩童說什麼都不要,硬是把銀錢推了回來。
他說:“大丈夫一言九鼎,說好貴人教我家做馄饨,我家不收這頓餐費的。
”
“貴人心善,我家也有必須要遵守的原則,這才是立家之本。
”
李素素見他小小年紀,說得頭頭是道,一時間都有些懷疑他是不是老鄉。
但是老鄉不可能不會做馄饨。
可見這孩子是讀過書的,也不知道什麼緣故,沒有繼續讀書。
或許是有好心人,私下教他讀書識字,以及為人處世的道理?
喜歡千金小廚娘請大家收藏:()千金小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