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馮若昭覺得——這些東西,到時候自己家偷偷拿出來,然後大賺一筆,之後找機會獻上去——後期康熙非常要臉的,所以就算是自己家真的将東西獻上去了,想來康熙也不會全要了,隻要給自己家留口湯喝——那就行了。
畢竟他們家純漢人出身,這東西——自己家是保不住的。
如此,還不如要些實惠的,真金白銀不香嗎?
想要好名聲,想要官職——這不是還有“牛痘”嗎!
而且——還有“紅薯、玉米和土豆”呢!
其中,紅薯是明朝萬曆年間就傳進我國的,後來康熙年間山東等地開始推廣,但是真正開始推廣是乾隆朝。
而玉米則是明朝中期就開始在沿海地區推廣了,但是朝廷并不重視,就算是到了現在——康熙怕是都不真正了解玉米的産量。
最後的土豆的推廣則是在乾隆朝初期。
也就是說,現在除了玉米大家可能還算是了解,其他的紅薯和土豆朝廷根本就不重視,根本就不了解它們的産量。
那麼——這不就給了自己家機會了嗎?
這麼想着,直接從自己的空間裡找出了土豆、紅薯和玉米,然後讓人給自己便宜爹送去了。
便宜爹現在在齊州做官,那邊也是有莊子的,而且便宜爹手底下有人,想要讓人種植這些東西,都是非常簡單的。
馮若昭寫了信,在信上說明了,這些東西是自己從自己從走商手裡收上來的,沿海那邊這種莊稼多,說是産量高,存放時間長,做出來也很好吃,而且玉米杆——能喂馬,紅薯和土豆的葉子也能做菜吃。
讓自己親爹種來看看,落實真的——那麼就上折子給皇上,說不得能給自己爹升官。
這一刻,馮參真的覺得自己這個閨女了不起,真的是家裡的福星啊!
自己閨女出生的時候,就有個算命的老道士說自己